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晨报
最新动态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晨报
2025-02-055

发改委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完善数据流通安全治理 更好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的实施方案》,要求推动数据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充分释放数据价值,促进数据开发利用。

商务部:2024年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7.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4%,规模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服务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18.2%、11.8%。

国资委:2025年国资央企将在产业焕新、科技创新、设备更新三大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工信部:将围绕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行动,支持国家高新区布局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平台和高能级孵化器。

统计局: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1%,比上月下降1.0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2%,比上月下降2.0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总体保持扩张。

统计局: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310.5亿元,比上年下降3.3%。

金监局: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14.4万亿元,同比增长14.4%。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4.46万亿元,同比增长20%。

国内期货:截至2025年1月27日下午收盘,国内农产品商品期货,苹果涨超4%,棉纱、棕榈油涨超2%,棉花、菜油、原木、豆油涨超1%,红枣、花生、白糖、豆一、玉米、玉米淀粉、鸡蛋、生猪、粳米小幅上涨;菜籽跌超1%,菜粕、豆二、豆粕小幅下跌。

中储粮集团:近日,发布《关于增加新一批国产玉米收储库点的公告》。将在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增加新一批收储库点,扩大2024年国产玉米收购规模,涉及的具体收储库点等信息将及时通过所在地媒体向社会公布。

欧盟委员会:截至1月19日,2024/25年度(始于7月1日)欧盟27国谷物出口量为17,495,180吨,比去年同期减少34%,上周同比减少33%;谷物进口量为17,618,670吨,比去年同期减少9%,上周同比减少9%。

日本:2025年1月日本米类价格同比上涨70.7%,再次刷新米类价格最大涨幅。

加拿大统计局:截至1月19日当周,加拿大小麦出口量为38.2万吨,上周61.1万吨;杜伦麦出口量为17.0万吨,上周11.6万吨;大麦出口量为1.8万吨,上周0.2万吨;油菜籽出口量为20.3万吨,上周20.3万吨。

乌克兰农业部:截至1月24日,2024/25年度(始于7月)乌克兰谷物出口量为2474.5万吨,高于一周前的2390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50万吨或11.2%,一周前是同比提高13.8%。

来源:农业农村部


中 储 粮 集 团

新春走基层:科技赋能 跨省协作 中储粮人奋战收储一线 助农卖粮变现迎春耕

  春节我在岗,守粮显担当。中储粮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守粮人的责任与使命。近日,央视网记者走进中储粮基层库点,关注报道中储粮人坚守岗位,保障秋粮收购顺利推进,助农卖粮变现过好年,科技赋能守护大国粮仓。

  北方小年前夕,寒风凛冽,气温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储粮齐齐哈尔直属库龙江分库内却是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满载着金黄色玉米和水稻的货车排队等待入库,工作人员们正加班加点地忙碌着,只为让农民们能够在春节前顺利售粮。

  智能化升级 自动扦样提速 内环流降本增效

  走进龙江分库,看到一辆货车正停靠在粮食扦样区。只见玉米样品直接从货车上通过管道传送至检验室,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很高。

  中储粮齐齐哈尔直属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文志介绍,龙江分库于2022年安装了自动扦样机。相比人工扦样,自动扦样机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样品的准确性和均匀性更高。“它会根据车辆的重量、长度和宽度进行自动测量和扦样,确保样品的精准性。”

  除了自动扦样机,龙江分库还引入了多项新技术。2024年,他们更新了检测设备,包括金属检测仪、农药残留检测仪器以及砻谷机。这些设备的更新使得检测项目更全面,检测时间更短,数据更准确,效率也更高。

  智慧化管理方面,中储粮集团于2024年9月已完成全国900余家库点“技防技控”储粮信息化监管项目建设全覆盖。韩文志表示,这一系统规范了业务流程,统一了出入库数据,保障了业务的统一性和日常操作的便利性、规范性。此外,新升级的智能化粮库系统还包括实时粮情监测、视频监控、AI智能预警和数字仓储等功能,这些系统功能可以实时监测粮食温度变化、防火防盗,并通过智能出入库“一卡通”系统实现从登记到结算的全流程“穿透式”管理。

  同时,龙江分库也在积极推进绿色科技储粮。韩文志介绍了他们使用的内环流技术,这种技术不仅能够有效保证粮食质量,还大大降低了能耗。韩文志表示,相比传统的空调降温,内环流技术的电费成本只需每度电0.4元左右,每吨粮食的降温成本从1.5元降到了0.4元,既节约了时间,也降低了费用。

  一站式服务 预约售粮省时 快速结算解忧

  为了让农民们能够快速、便捷地售粮,龙江分库采取了多项措施。首先是推广线上预约售粮。龙江县鲁河乡种粮大户刘永顺告诉记者:“我们用惠三农APP预约,到现场不用排队,直接按预约的顺序来。”这大大减少了等待时间。

  其次是加快结算速度。刘永顺说:“今天卸完,明天钱就进来了,不耽误我们用钱。”

  此外,龙江分库还为农民提供了多项便民服务。龙江县山泉镇共平村种粮户高玉明表示:“他们提供休息室,要是赶上饭点,还能提供免费的热水和方便面,服务很好。”

  春节不打烊 24小时巡查 全天候保障粮食安全

  临近春节,龙江分库依然坚持收粮。韩文志介绍,春节期间他们实行值班值宿和领导带班制度。从除夕到初七都有值班安排,初八正式恢复收购工作。

  龙江分库保管员郭志杰告诉记者,值班人员春节期间每天会对库区进行巡查,检查库区的四角、监控盲区,特别是消防器材设施。如果遇到极端天气,值班人员会使用巡逻车对库区进行不定时巡查,做到库内24小时值守。

  农民们对中储粮的服务普遍表示满意。甘南县长山乡种粮大户贾成海说:“中储粮的价格高、服务好,钱到账也快,一斤大概高2-3分钱,一吨能高60块钱左右。”

  种粮户高玉明还解释了为什么选择在春节前卖粮:“春节前需要准备来年的春耕,要买种子、化肥,所以需要把粮食卖掉。中储粮的服务让我们能够快速回笼资金,为春耕做好准备。”

  在农业生产的周期中,及时售粮、快速结算对于保障来年春耕至关重要。中储粮通过优质的服务,不仅帮助农民解决了眼前的售粮问题,更为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南北携手 392人跨区支援 破解东北收粮难题

  尽管收粮工作有条不紊,但龙江分库仍面临一些挑战。其中,人手不足是最为突出的问题。

  韩文志坦言:“东北地区是粮食主产区,收购量大,任务重。特别是今年的政策有新的调整,面临的收购压力更大了。”

  为了解决这一困难,中储粮集团充分发挥垂直管理体系“一盘棋”的优势,整合全系统人员力量驰援黑龙江秋粮收购工作。目前,中储粮集团上海、浙江、湖南、山西、贵州、云南、兰州分公司、北方公司和质检中心,以及黑龙江分公司辖区其他直属企业共计调配超过390人支援富锦、齐齐哈尔等地处黑龙江重点产区的收购库点。

  来自南方的工作人员不惧严寒,主动请缨支援东北地区的收粮工作。这种跨区域的人员调配体现了中储粮垂直管理体系优势和团结协作精神。韩文志表示:“湖南分公司派来的同事负责包了五个租库点。贵州分公司和云南分公司的同事也来帮忙了。他们会一直在这里,直到粮食出库结束才会离开。”

  这种创新的人员调配方式不仅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也促进了南北地区工作经验的交流,为做好今年的秋粮收购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正如韩文志所说:“虽然工作辛苦,但看到农民们能够顺利售粮,我们觉得一切都值得。”

  当前,全国秋粮收购进展顺利,进度快于上年同期。截至目前,中储粮在黑龙江、河南、江苏、安徽四地已累计向社会公布最低收购价收储库点245个,收购整体平稳有序。在各玉米主产区,中储粮累计布设收购库点超过500个,发挥对市场的引领带动作用,积极稳市场稳预期。

  在这个寒冷的冬日,中储粮齐齐哈尔直属库龙江分库的工作人员们依然坚守在收粮一线。他们用科技创新提高效率,用贴心服务温暖农户,用辛勤劳动守护着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他们的努力,不仅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也让售粮农户能够安心过年,迎接新的春耕季节。

来源:中储粮集团

图解|保持经济发展韧性活力基础稳潜能大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饭碗——马铃薯的太空梦(一)
       进入21世纪,有科学家又“异想天开”,要到太空去种马铃薯。2011年6月,有宇航员就当起了“太空农民”,在空间站开辟“太空菜园”种植马铃薯。
不过,这算不了什么。还有科学家提出挑战,要在外星种植马铃薯。2016年,科学家着手实验,设计了“火星马铃薯”的生长环境实验器,模拟火星的温度、气压、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所用的土壤来自秘鲁干旱的阿塔卡马沙漠,性质接近火星的土壤;薯种来自孟加拉国盐碱土质中繁育的马铃薯。“火星马铃薯”乘坐宇宙飞船,在地球轨道绕行数周后,实验监控镜头传回图像显示,短短几个小时内,马铃薯新芽就破土而出,且长势良好。
文摘自南京出版社出版、师高民主编的“中国饭碗丛书”李建成编著的《 食全食美·马铃薯》



文中部分图片、文字源于网络公开发布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即刻删除。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