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大 荒 集 团
国新办:据商务大数据监测,节前各地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生活必需品库存充足,粮、油、肉、蛋、奶、果、蔬等价格总体平稳。
粮储局:当前新季秋粮旺季收购进展顺利,市场购销较为活跃,截至目前,全国累计收购秋粮2.5亿吨。其中,收购中晚籼稻5800万吨,粳稻3900万吨,玉米1.46亿吨,大豆700万吨。
粮储局: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了新的《国家政策性粮食租仓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月20日。
粮储局: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谷朊><小米>等6项标准和修改单意见的通知》。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3月24日。
财政部等三部门:为进一步扩大政策效应,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现将海南自由贸易港原辅料“零关税”政策调整事项通知如下,增加未烘焙咖啡、乙烯、机器零件等297项商品至海南自由贸易港“零关税”原辅料清单。
农发行:日前,专门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全力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指导意见》,按照“全粮、全链、全行、全力”发展思路,明确四方面20条任务措施,切实提升信贷服务质效和水平,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彰显政策性金融责任担当。
郑商所:1月24日发布通知,即日起暂停晚籼稻期货新合约挂牌,当日闭市后已挂牌的晚籼稻期货合约暂停交易,仓单、交割等业务暂停,新合约挂牌时间与相应业务恢复时间另行通知。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关于发布2024年批准新建国家标准物质目录的公告》。发布2024年批准新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83项、国家二级标准物质1052项。
统计局: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5年1月中旬与1月上旬相比,23种产品价格上涨,19种下降,8种持平。农产品(主要用于加工):
商务部:我国批发零售业模式加快创新,连锁经营、直播电商、即时零售供应链服务蓬勃发展。2024年网上零售额15.5万亿元,我国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网络零售市场。
国内期货:截至2025年1月24日下午收盘,国内农产品商品期货,苹果、棉纱、原木涨超1%,棉花、红枣、菜油、菜籽、白糖、豆一、玉米淀粉、鸡蛋、棕榈油、粳米小幅上涨;花生、豆粕跌超1%,菜粕、豆二、玉米、生猪小幅下跌。
安徽:截至1月23日,安徽累计收购中晚稻682万吨,同比减少5%。其中,中晚籼稻累计收购585万吨,粳稻累计收购97万吨。
广东:2024年,广东省粮食面积、单产、总产量实现“三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55.1万亩,比上年增加10.9万亩;单产391.5公斤/亩,比上年增加7.2公斤/亩;总产量1313.4万吨,比上年增产28.2万吨,达到2006年以来历史高位。
云南:上周,全省监测点小麦收购均价为2.87(元/公斤,下同),中晚籼稻收购均价为2.89,粳稻收购均价为2.97,玉米收购均价为2.41,国产油菜籽收购均价为6.65。
阿根廷农业部:截至1月15日,阿根廷农户预售631万吨2024/25年度玉米,比一周前高出93万吨,去年同期的预售量为939万吨。上周预售20万吨。
来源:农业农村部
1月24日全国主要地区小麦、稻谷和玉米价格
来源: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低产田”里实现“高产梦
北大荒位于全球公认的三大肥沃黑土带之一,正是这广袤的沃野良田成就了“中华大粮仓”。
然而北大荒集团也分布着不少养分匮乏、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低洼内涝等问题的地块,这些地产出率低、投入品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被称为“低产田”。
多年来,为了让“低产田”也能产出更多的粮食,北大荒人通过智慧与努力,集成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手段,在这些被视为制约农业丰收“拦路虎”的低产田中,不断追逐“高产梦”。
改良土壤 固农田之本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的质量和肥力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北大荒的部分土壤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退化问题,如土壤盐碱化、结构破坏、有机质减少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土壤的生产潜力。
针对这部分低产田,北大荒集团积极与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针对“变薄”“变瘦”“变硬”等各类黑土地退化疑难杂症进行科研攻关,“对症下药”、改良土壤,全力保障黑土地健康。
等高种植科技会战团队采取白浆土旱田障碍消减与地力提升、粪肥还田、等高种植等10余项农艺农技措施,通过“物理+化学”方法改良白浆土,使白浆土有效耕层扩容到30厘米,作物产量提高10%,实现了地力与产量双提升。
对于农作物来讲,比白浆土耕地更难以生存的环境是盐碱地,盐碱地也常被视为“不毛之地”。而今年,在北大荒集团哈尔滨有限公司的四方山农场,盐碱地里却种出了高产的玉米。
改造侵蚀沟保卫黑土 护丰收之基
“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北大荒肥沃的黑土地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理想的土壤环境,也是北大荒集团连年粮食丰产丰收的基础。
然而,近年来,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侵蚀沟、“鱼眼泡”、“三跑田”陆续出现,导致农田产出率低、劳动生产率低,严重威胁国家粮食安全与区域生态安全。面对这一实际,北大荒集团积极打响了黑土地“保卫战”。
近年来,农场在北大荒集团的引导下,根据各侵蚀沟类型特点,通过布设石笼护砌、石笼谷坊、柳编护沟和秸秆填沟等方式进行施工,并结合沟头防护、水保耕作、间隔拦截和表层覆土等技术措施,让一条条侵蚀沟得到有效修复和治理。截至目前,农场已治理侵蚀沟7.87千米,可保护耕地面积2.94万亩,每年可减少土壤侵蚀量1.9万吨,控制水土流失面积可达5670亩。
种植户谢印国望着已被填平的侵蚀沟回忆说:“有一次大雨过后,我家玉米冲丢了好几垄,太心疼了!今后就不用担心了。”
如今在北大荒,黑土地上的“疮疤”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农田林网和盎然生机。
号称“天下第一场”的友谊农场,11万公顷的耕地中有12万亩坡耕地,水土流失、养分失衡严重,产量又低,种植户们唯恐避之不及。现在,这些“废弃地”却变成了“香饽饽”,大家争着承包。
原来,友谊农场也是“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三江示范项目的合作单位之一,项目专家团队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在坡耕地上建成涝能排、旱能蓄、固土保肥的黑土地“海绵农田”样板,过去“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实现了小流域尺度水蚀退化阻控、低洼内涝消减、综合地力与产能提升。
承包了160多亩坡耕地的种植户于殿东就是受益者之一,他告诉记者,原先种玉米每亩地能打600公斤左右,现在能达到900公斤。
目前,“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三江示范区团队与北大荒集团合作提出的“海绵农田”理念和系统解决方案已推广至北大荒集团友谊农场、曙光农场、北兴农场等9个农场,为其带来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0%、粮食增产5%至22%、水土流失减少70%的综合效益。
铺设滴灌设备双轮驱动 提单产之力
在“低产田”里求高产,“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关键。
北大荒集团依托“地”“技”双轮驱动,充分挖掘低产田生产潜力,大力提升低产田作业效率,如今,低产田质量总体进入持续改善、稳中有升阶段,为提高粮食产能打下了基础。
位于松嫩平原西部风沙干旱地区的泰来农场,春旱和伏旱像两座大山,牢牢堵塞了粮食单产提升之路。2021年以来,他们却通过试验示范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技术,走出了一条“旱地突围”之路。
“过去,我们采用传统的灌溉和施肥方式,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和肥料,作物的吸收效果也不好。”农技人员刘岩峰说,“自从我们用上了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率、节肥率各提高了20%,亩增效180元~200元。特别是今年,农场与农垦科学院合作建设的滴灌玉米高产攻关试验田,成功实现折合标准水‘吨粮田’(亩产1153.9公斤)目标。”
近年来,北大荒集团在水田格田化改造上下功夫,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918万亩。
北大荒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随着科技力量的不断释放,北大荒人在低产田里实现了高产梦。这个秋天,北大荒不仅收获了稻谷满仓,更收获了粮食产能提升的新希望。
来源:北大荒集团
珍惜每一粒粮食 科技赋能“大国粮仓”
文中部分图片、文字源于网络公开发布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