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晨报
最新动态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晨报
2025-01-085

国办:印发《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首次国家层面出台促进政府投资基金发展的重要文件,涉及政府投资基金设立、募资、运行、退出全流程,分八部分提出25条具体措施。创业投资类基金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解决重点关键领域“卡脖子”难题。对创业投资类基金可适当提高政府出资比例。

发改委:印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各地区不得利用行政、刑事手段违法干预经济纠纷、侵害经营主体权益,不得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经营主体财产,不得违法开展异地执法或实行异地管辖,依法防止和纠正逐利性执法司法活动。

粮储局:1月7日,根据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地震救灾工作需要,迅速组织相关储备库向西藏自治区调运棉帐篷、棉大衣、棉被、折叠床等22000件中央救灾物资,全力支持地方做好受灾群众救灾救助工作。

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围绕养殖业各环节全链条综合施策,持续推进饲料粮减量替代,推动养殖业节粮降耗、降本增效。

知识产权局:2024年,我国知识产权量质齐升。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75.6万件,PCT国际专利、马德里国际商标、海牙体系外观设计申请量均位居世界前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明专利有效量达134.9万件,同比增长15.7%。

国内期货:截至2025年1月7日下午收盘,国内农产品商品期货,原木、棕榈油涨超1%,棉花、花生、玉米、玉米淀粉、鸡蛋、粳米、豆油小幅上涨;菜粕跌超3%,生猪跌超2%,菜油、豆一、豆二、豆粕跌超1%,苹果、红枣、棉纱、菜籽、白糖小幅下跌。

黑龙江:省粮食物资储备局印发《黑龙江省二零二四年度粮食质量报告》。

辽宁:今年全省将着力健全粮食产后节约减损长效机制,并开展粮食产后节约减损行动,力求粮食减损取得实效。

山东:近日,省政府印发《山东省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4-2030年)》。《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山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1200亿斤左右;在严格保护耕地的基础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升单产水平,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越南政府:2024年12月份,越南大米出口量为590,000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9.9%。

美国农业部:截至1月2日的一周,美国小麦出口检验量为412,342吨,上周为修正后的339,101吨,去年同期为501,910吨;大豆出口检验量为1,284,970吨,上周为修正后的1,643,202吨,去年同期为1,040,799吨。

哈萨克斯坦农业部:自2025年1月1日起,哈萨克斯坦解除2024年8月21日起生效的俄罗斯小麦进口禁令。

巴西对外贸易秘书处:巴西12月出口大豆2,004,499.22吨,较上年12月的3,828,722.18吨下降47.65%。

乌克兰经济贸易部:2024年,乌克兰向欧盟出口玉米1406万吨,比2023年减少了120万吨。

来源:农业农村部

1月7日全国主要地区小麦、稻谷和玉米价格

来源: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中 储 粮 集 团

“金色粮仓”守护者:中储粮玉米增储稳预期 科技创新保粮安

当前,全国秋粮收购进入旺季。中储粮集团公司多措并举、优化服务,全力做好秋粮收购工作,确保粮食颗粒归仓。一起来看央视网报道↓↓↓

在寒冷的冬日,吉林省的广袤田野上一片银装素裹。然而,在中储粮集团公司的各个粮库,却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12月底,记者实地探访了中储粮龙嘉直属库、四平直属库及其下属梨树分库、郭家店分库,深入了解玉米增储收购情况,见证了中储粮作为国有大型粮食储备集团和最大的公益类央企,如何发挥保障粮食安全“压舱石”、服务调控“主力军”、保供稳链“顶梁柱”的重要作用。

稳定市场 保障农民利益

按照有关部门工作安排,中储粮集团公司及所属相关企业在东北等玉米主产区增加2024年产国产玉米收储规模,积极入市开展收购。截至目前,中储粮在各玉米主产区共布设收购库点超过400个,积极发挥稳市场稳预期作用。

记者在四平直属库郭家店分库走访时,在繁忙的收粮队伍中遇到了种粮大户徐海东。他正站在自己的卡车旁,目光中透露着欣慰。徐海东告诉记者:“现在的收购价还可以,比外面的市场高一点,还是挺满意的。”

次日,记者来到了位于长春市的中储粮龙嘉直属库租赁点。尽管天气更加寒冷,但前来售粮的农民热情不减。在宽敞明亮的休息区,几位农民正端着热气腾腾的茶水交谈。

种粮农户李富成正在此等待叫号。他向记者介绍道:“这里的价格会高一些,相当于多挣点钱。服务好,收粮早,还有休息室,提供热水,周六周日也不休息。对我们农民来说,挺方便的。”

正说着,一位刚完成交易的农民张国佳走了过来,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我上次来的时候是周末,还担心周六周日可能不会打钱,没想到钱也是按时打给我了。这效率,没得说!”

中储粮龙嘉直属库轮换购销科科长姜艳介绍:“我们的收购价格对市场价格有‘风向标’作用。从12月9号开始执行玉米增储收购以来,在稳定市场粮价方面呈现了积极效果。”

据了解,中储粮的收购价格比市场其他收购主体平均要高3-4分钱每斤,约合每吨80到100元。这一价格差异不仅吸引了农民积极售粮,也对整个市场价格起到了提振作用。

并且,通过“银企直连”机制,农民售粮后最快2小时内就能收到粮款,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资金周转效率。

中储粮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储粮将全力执行好国家惠农政策,做好玉米增储收购,积极发挥稳市场、稳预期作用,助力牢牢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

高效便捷 全心为农服务

为了方便农户售粮,中储粮各库点采取了一系列便民措施。龙嘉直属库副总经理石井峰介绍:“我们坚持早开秤、晚收工,天刚亮就开始工作,确保当天的车都能收进来。我们提供优质服务,设置便民服务咨询台,实行封闭检验,确保公平公正公开,让农民卖放心粮、舒心粮。”

为了方便农民售粮,中储粮还推出了“惠三农”售粮预约APP和“一卡通”系统。售粮农民通过“惠三农”APP可以预约售粮时间、查看最新公告,有效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一卡通”系统实现了从入库到结算的全流程便捷操作,努力做到当日卸车结算、网银付款,防范“打白条”现象,切实维护售粮农民利益。

系统操作员向记者演示了APP的使用流程:“用户只需要通过扫描二维码下载APP,完成注册和实名认证后,就可以开始预约售粮了。在APP首页选择‘最近可预约粮库’,关注后可接收公告和通知。然后,选择预约日期和时间段,预约成功后,用户需在预约当天到达粮库现场进行签到以获取排队号。”

在卸粮环节,中储粮四平直属库引入了侧压式卸粮翻板机。四平直属库的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它的工作原理:“当送粮车进入卸粮区后,我们会引导司机将车辆停靠在翻板机旁。接着,翻板机的液压系统会缓慢抬升车辆一侧,使车厢倾斜。粮食会在重力作用下从车厢侧面的开口处流出,通过下方的传送带输送到指定位置。”

记者在现场观察到,一辆满载玉米的大卡车在不到25分钟内就完成了全部卸粮过程。库区负责人表示:“自从引入这套设备,我们的卸粮效率提高了近一倍。特别是在收购旺季,效率的提高极大缓解了我们的压力,也减少了农民的等待时间。”

据了解,这种设备能够大大提高卸粮效率,将传统需要一小时的卸粮时间缩短到20-30分钟,同时还能节省50%的人工成本。

科技创新 保障粮食安全

在粮食储存和收购过程中,中储粮积极应用先进科技,确保粮食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记者在实地探访中发现,从粮食入库到储存,再到出库,每个环节都融入了现代科技元素。

在粮食收购的第一道关口,中储粮引入了智能扦样机,大大提高了扦样、检验的效率和准确性。龙嘉直属库的负责人向记者详细介绍了这一设备:“智能扦样机是我们粮食质量检验的‘先锋官’。它能够自动完成多点随机取样、混合、分样等一系列操作,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保证了样品的代表性。”

记者观察到,当载有玉米的卡车驶入收购点时,智能扦样机会迅速展开工作。它通过可伸缩的取样管深入粮食堆中不同位置,采集多个样本。这些样本随后被输送到混合器中充分混合,最后分装成若干份,用于后续的质量检测。

“以前人工扦样不仅耗时耗力,还可能因为操作不当影响样品的代表性。现在有了智能扦样机,既节省了人力,又保证了取样的随机性和均匀性,极大地提高了质量检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在粮食储存方面,中储粮主要使用内环流控温储藏技术。该技术通过在粮仓内部构建了循环控温系统,精准调控仓温,有力保障粮食储存品质。

四平直属库相关技术负责人史壮柏详细介绍了这项技术的工作原理:“我们在粮堆底部设有通风管网。装粮后,我们会进行通风,以平衡粮食的温度和水分,满足保粮的需要。冬天,利用低温天气,我们将冷源储存起来,到了春天,我们会对仓房进行密闭处理,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当夏天太阳直射仓房,仓温上升时,我们通过风机抽取内部的冷源来控制仓温,使其保持在22度以下。”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储粮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大大降低了储粮成本据测算,每吨粮食可节省0.46元的费用,在四平地区每年可节省30多万元。“低温还能减少粮食本身的水分损失,每吨粮食可以节省近1元钱,三年保管期下来,这个节省的费用非常可观。” 史壮柏补充道。

除了储粮技术,中储粮还应用了智能监控平台。该平台集成了粮库可视化、数字仓储、智能出入库、智能安防和AI预警等多项功能。通过这个系统,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测每个仓内的温度、湿度等数据,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记者在现场看到,通过智能监控平台,工作人员可以360度无死角监控整个库区。系统主页面显示了库存、粮情和作业情况等基本信息。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系统还包括了一个3D视图,可以分层显示温度分布。

“我们可以查看每个仓内的240个测温点,这些点帮助我们了解仓内各处的温度情况。”工作人员介绍道,“如果某个点位的温度较高,它的颜色会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样我们就能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粮食变质。”

这一系列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粮食储存和收购的效率,也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中储粮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科技投入,推广智能化、信息化管理,不断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来源:中储粮集团

全国农产品稳产保供有力 市场购销两旺

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饭碗——马铃薯的实生薯

      科学家又想到了一个方法:用马铃薯浆果里的种子进行有性繁殖,以排除块茎上感染的病毒。科学家实验发现,实生种子在有性繁殖过程中,能排出一些病毒,继代繁殖的种薯几乎不带病毒。

      马铃薯的果实是自授花粉而形成的浆果,有圆形、椭圆形的,里面有100~250粒种子。人们大多熟知西红柿植株上结的浆果,可能还不知道马铃薯的枝头上同样也结着浆果,它的形象与西红柿还有点相像呢。

科学家在秋天采收马铃薯果实,脱出种子,第二年像小麦、玉米一样直接播种籽粒。可是马铃薯自授花粉的实生种子,长出来的苗弱,结的块茎也易畸形,不能完全遗传母本的性状。

      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来到马铃薯的故乡—南美洲,在那里获取了多种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人工杂交授粉,选育新品种。

      经过多年的精心实验,科学家培育出新的马铃薯实生种子,但在大田种植,还是发芽缓慢,出苗率低,产量低。

文摘自南京出版社出版、师高民主编的“中国饭碗丛书”李建成编著的《 食全食美·马铃薯》

文中部分图片、文字源于网络公开发布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即刻删除。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