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晨报
最新动态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晨报
2024-12-3013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2025年关税调整方案》。2025年对935项商品实施低于最惠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

央行:降准政策实施后,银行业平均存款准备金率大概是6.6%,这个水平与国际上主要经济体的央行相比,还有一定空间。下一步将加大货币政策调控的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的精准性。

粮储局等四部门:12月27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四部门印发《原粮运输减损技术指导意见》。

农业农村部:近日,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召开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议。会议强调,要围绕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做好金融服务,以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建设、现代设施农业等重大项目为抓手,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信贷投放,加大对农业重大科研项目和领军企业的支持力度,统筹支持县域富民产业、乡村建设等重点领域,提升“三农”领域信贷产品适配性。

税务总局:前11个月,民营企业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1万亿元,占比71.3%。民营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先进制造业企业增值税加计抵减两项支持科技创新的主要税收优惠政策减税6991亿元,占比71.2%。

海关总署:出台新一轮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16项措施,完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机制稳定外贸发展预期;研究推进在义乌开展进口日用消费品正面清单管理制度试点;开展进出口农食产品和商品质量安全协同监管。

粮储局:近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粮油检验 粉类粮食含砂量测定>等5项标准意见的通知》。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2月28日。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关于发布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基础读本和配套题库的通知》。

外汇管理局:11月份,我国国际收支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规模42792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货物贸易顺差5846亿元;服务贸易逆差895亿元。

国内期货:截至2024年12月27日下午收盘,国内农产品商品期货,菜油、豆二、玉米涨超1%,苹果、棉花、花生、菜粕、菜籽、玉米淀粉、鸡蛋、原木、生猪、豆粕、棕榈油、粳米、豆油小幅上涨;红枣、白糖小幅下跌。

辽宁:近日,省气象局水稻生产全周期和专项气象服务效益评价对比试验数据显示,精细气象服务使水稻亩产提高76.8公斤,每亩经济效益增加212.6元。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获悉,截至今年底,重庆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6.8%,为粮食作物的节本增效提供了有效支撑。

巴西谷物出口商协会:12月份,巴西玉米出口量预计为410万吨,低于11月的489.5万吨,也低于去年12月的645.8万吨;大豆出口量估计为162万吨,和一周前的预估值持平。

俄罗斯联邦统计局:2024年俄罗斯谷物(含豆类作物)产量为1.2496亿吨,低于去年的1.449亿吨。小麦产量为8240万吨,低于去年的9290万吨;黑麦产量为120万吨黑麦,低于2023年的170万吨;大麦产量1670万吨,低于2023年的2110万吨;玉米产量1320万吨,低于去年的1660万吨。

加拿大统计局:12月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的油菜籽压榨量为101.9万吨。比10月份的历史最高点110.1万吨减少7.4%,但是同比提高12%以上。

来源:农业农村部

12月27日全国主要地区小麦、稻谷和玉米价格

来源: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山东鲁粮集团

鲁粮集团激活“人才内驱力” 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

  技能人才是推动企业创新与发展的核心力量,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集团以高瞻远瞩的视野和坚定不移的步伐,聚焦“人才兴粮”,激发“人才内驱力”,通过构建全面、高效的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激发员工潜力,优化人才结构,为实现“1133”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创新机制,赋能成长

  为响应行业技术迭代升级需求,集团主动出击,组织申报技能人才自主评价,通过创新技能人才选拔、培养、评价机制,为技能人才的成长与发展搭建广阔平台,不仅拓宽了员工职业发展路径,更为员工提供了展现自我、提升价值的宝贵机会。

  精英培训,铸就专业

  12月26日,集团成功举办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评人员与督导员(内督)培训会,特邀济南市技能人才评价专家李友胜教授亲临指导。通过培训进一提升参训人员专业技能,确保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更好地发挥考评、监督和指导作用。会议强调了持续学习和技能提升的重要性,要求技能人员要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在专业知识上精益求精、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创新,形成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齐心协力擦亮储备粮管理“金字招牌”。

  强化内驱,引领未来

  高水平的专业技能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集团不仅重视生产一线人才的技能提升,也注重管理岗位人才的专业能力建设,建立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全面提升员工综合素质,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激发创新活力,培养出一支既专业精湛又作风过硬的精英团队,为集团的长远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鲁粮集团将“人才兴粮”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持续创新的人才生态系统,为建设更高水平的“齐鲁粮仓”、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鲁粮力量!

来源:山东鲁粮集团

数读丨夯实根基 2024“大国粮仓”底气更足!

来源:光明网

中国饭碗——马铃薯的发展

        清代乾隆年间,中国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量增大。马铃薯抗旱抗寒能力强,生长期短,产量高,得到了官府的高度重视和推广,很快就在西南、中南、西北的高寒带落户,在山坡高地生根发芽,成为中国人的“盘中餐”。康熙二十一年(1682)《畿辅通志》记载:“土芋,一名土豆,蒸食之味如番薯。”乾隆四年(1739)《天津府志》记载:“芋,又一种小者,名香芋,俗名土豆。”乾隆二十七年(1762)《正定府志》记载:“土芋,通志俗呼土豆,味甘略带土气息。”到了19世纪,四川《江油县志》、陕西《宁陕厅志》、新疆《哈密志》、贵州《平远州志》、湖南《长乐县志》等地方志都有关于马铃薯的记载。

文摘自南京出版社出版、师高民主编的“中国饭碗丛书”李建成编著的《 食全食美·马铃薯》


文中部分图片、文字源于网络公开发布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即刻删除。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