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大 荒 集 团
工信部等三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的通知》。鼓励企业探索智能研发新应用,开发“人工智能+”研发设计软件;鼓励龙头企业建设高质量工业数据语料库,支撑工业人工智能训练和应用推广;推动金融机构创新符合企业转型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农业农村部:要以大面积提升单产为关键举措,完成好明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坚持产量产能一起抓、生产生态一起抓、增产增收一起抓,多措并举稳定种植面积,集中资源力量推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坚定不移走农业绿色发展之路,合理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推进优质优价,努力在高起点上稳定粮食生产。
数据局等5部门:印发了《关于促进企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构建公平高效的数据要素价值分配机制,探索建立数据产品和服务的收益分配调节机制;在制造、农业、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打造一批示范带动性强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财政部:为促进政府采购公平竞争,持续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推进优质优价采购,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福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展推动解决政府采购异常低价问题试点工作。
统计局:近日,发布《关于2024年棉花产量的公告》。全国棉花总产量616.4万吨,同比增加54.6万吨,增长9.7%;全国棉花播种面积4257.4万亩,同比增加75.2万亩,增长1.8%;棉花单位面积产量144.8公斤/亩,同比增加10.4公斤/亩,增长7.8%。
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发布《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523—2024)。《农药标准》所列的总氮和全盐量等指标,将有效促进相关污染物减排;综合毒性控制指标的设置,有利于促进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减排,加强环境安全保障。
国内期货:截至2024年12月25日下午收盘,国内农产品商品期货,豆一涨超2%,豆二、玉米、玉米淀粉涨超1%,花生、白糖、鸡蛋、豆粕、豆油小幅上涨;苹果、红枣、棉纱、原木、生猪、棕榈油、粳米小幅下跌。
安徽: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省认真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着力稳价格、稳市场、稳预期,全省秋粮购销形势持续向好、市场流通顺畅有序。据预测,全省全社会入统企业收购中晚稻1000万吨以上,旺季收购量约850万吨。
辽宁:近日,为加强对粮食储备的金融监管,确保粮食信贷资金的安全,农发行大连市分行组织信贷人员对辖内地方储备粮贷款企业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库存检查。确保库存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海南:近日,发布《2024年海南省国家级价格监测周报(第47期)》。本期玉米批发均价为2250元/吨;小麦粉批发均价为3.83(元/公斤,下同),零售均价为8.64;中晚籼米批发均价为4.88,零售均价为9.71;粳米批发均价为4.91,零售均价为9.54。
新疆: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指出,该厅会同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共同开展“宁夏灌溉对粮食生产贡献率的研究”,成果显示:宁夏灌溉对粮食的生产贡献率为67.51%。宁夏实现了在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同时,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
加拿大农业部:12月份供需报告显示,将2024/25年度所有小麦产量从3429万吨上调至3496万吨,出口预期也从11月预测的2570万吨上调至2615万吨;国内消费从873万吨增至910万吨。
俄罗斯谷物出口商联盟:2025年俄罗斯的谷物出口潜力约为4500万吨,其中包括4000万吨小麦。
船运调查机构ITS:12月1至20日,马来西亚棕榈油出口量为900,004吨,比11月份同期的981,687吨减少8.3%;作为对比,12月上半月的出口环比降低9.8%。
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截至12月22日,巴西2024/25年度大豆播种进度为97.8%,一周前96.8%,去年同期的播种进度为96.8%;2024/25年度首季玉米播种完成77.9%,一周前75.0%,去年同期75.5%。
乌克兰农业部:预计2024/25年度的谷物和油籽出口量将达到4690万吨。截至2024年12月,2024/25年度谷物出口量预计为4030万吨,油籽出口量为660万。
12月25日全国主要地区小麦、稻谷和玉米价格
高标准农田:新时代的“丰收密码”
农田集中连片,道路沟渠平整通畅,现代化设施设备广泛应用,大型机械尽情施展……近年来,北大荒集团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加快乡村振兴的重点工程,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良好的农田。
“二十一连丰”的欣喜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付出和努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今年,北大荒集团利用增发国债项目落实高标准农田400万亩,重点建设田块整治、农田水利设施和数字农田等基础设施,将昔日的“巴掌田”“望天田”“三跑田” 变成“淘金田”“高产田”“三保田”,作业效率提高15%至20%,亩均单产提升10%,亩均增效500余元。
“巴掌田”变“淘金田”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一棵壮苗、一棵丰稻、一粒好米,都离不开一方好田。
今年,二道河农场以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农田标准化格田改造,建成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高产稳产,适合土地集约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的高标准农田,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动种植户增产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浓江农场通过“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掀起水田标准化格田改造热潮,使土地利用率达到最大化,让有限的耕地产出更多的粮食,为实现连年丰产丰收筑牢坚实基础。
高标准农田实现了田成方、渠相连、路成网,种地从看天吃饭变成旱涝保收。截至目前,北大荒集团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100余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望天田”变“高产田”
“高标准”之“高”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既有补短板强弱项的需求,也有提质增效的要求。对北大荒集团来说,最终目的是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更上一层楼。
给农田装上“科技引擎”,让智慧农业大显身手,是八五〇农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八五〇农场积极谋划建设数字化高标准农田基地,提升数字化智慧农业发展水平,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同时,还为管理人员提供科学决策的参考依据,实现田间管理从“指望经验”逐渐转型到“依靠数据”,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从过去的“一炮轰”施肥、大水漫灌,到现如今的“水肥一体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正在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突突突……”初春时节,在宝泉岭农场岭瓜乡管理区,一台纽荷兰1404挂载进口双电控精量播种机加装滴灌铺设装置,正有条不紊地行驶着,所过之处一条条黑色贴片式滴灌带像毛细血管般精准地浅埋至垄台下的土壤中。
这些滴灌带是做什么用的?“这就是将水肥输送到土地里的通道,播种时随种子一起埋进土壤,为高标准农田植入‘毛细血管’。”岭瓜乡管理区副主任徐勇俯下身子说,“以前我们浇水施肥全靠经验和感觉,现在有了这套智能系统,既能节省成本,又能让高标准农田保持地力,可谓一举两得。”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实现了精准灌溉、精准用肥,还让农作物长势越发喜人。今年,宝泉岭农场共在460亩高标准农田上开展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借助新技术的支撑发力,向打造节水、高产、高效的北大荒玉米种植模式发起攻关,实现节省肥料10%至15%,玉米增产15%左右。
好土好水,滋养万民。伴随灌排设施的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现代化设备的广泛应用,种植户的春种秋收有了越来越多不一样的体验。
“三跑田”变“三保田”
粮为政首,地为粮基。北大荒集团只有根本解决黑土疮疤、农田排灌、水系畅通等问题,才能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初冬时节,在兴凯湖农场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田间排水沟道清淤、衬砌施工现场,一台台大型挖掘机伸着粗壮的机械臂不断从沟渠中挖出一斗斗淤泥,工人们在纵横交错的水利设施间忙着铺砌砖石、加固渠道,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水利工程建设在农业发展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关系到农作物的灌溉与排水,更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种植户增收的关键因素。兴凯湖农场前卫管理区种植户顾元林就是排水沟道清淤工程的受益人之一。工程竣工后,将有效解决他家灌排渠淤堵不畅、水分肥料易流失、田地内涝严重等问题。
一直以来,兴凯湖农场始终高度重视水利设施建设,坚持在智慧水利建设、完善基础设施、灌排渠道疏通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农田灌溉“生命线”和粮食丰收“血脉线”畅通无阻。今年,兴凯湖农场实现粮豆总产37.92万吨,较去年增加1.12万吨。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让每一个设施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还要让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让“高”处尽显。
为有效遏制侵蚀沟蚕食耕地、造成大量水土流失现象,今年,二龙山农场借助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契机,对侵蚀沟、鱼眼泡进行集中治理,共治理侵蚀沟66条、鱼眼泡11处,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4.58万亩,实现粮食增产1260吨,增加纯收入246.05万元,实现当年治理、当年耕种、当年见效。
一系列举措、一项项工程、一次次治理,越来越多的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变成了保水、保肥、保土的“三保田”,实现黑土地保护与粮食生产的双提升。
平整田畴起粮仓,沃野欢声织锦绣。放眼“北大荒”大地,从寸“土”必争,让“小田”变“大田”,到“智慧”加持,让粮田变良田,再到修护并举,实现耕地“扩容提质”……高标准农田正和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声,在广袤沃土上续写着一个个物阜民丰、粮谷满仓的崭新故事。
来源:北大荒集团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国常会最新部署
来源:中国政府网
马铃薯来自异域,所结的果实独特,食用方便,一时名声大噪。人们争相目睹马铃薯的风采,寻机品尝马铃薯的滋味,有关马铃薯的故事传得沸沸扬扬。有人说它是从海上乘坐商船,远渡重洋来到了我国台湾、广东的。当时荷兰禁止将马铃薯运到中国来,是一个聪明的商人把马铃薯茎蔓编进了藤编鱼篓里,骗过检查,带回中国的。也有人说它是从陆路跟随商队,翻山越岭走进了内蒙古、山西、陕西和甘肃的。当时,俄国人也不允许把马铃薯带到中国,是一个聪明的商人,看到马铃薯的形状酷似黄铜葫芦形马铃铛,就把马队一匹马项下的九连环马铃铛取下几枚,换成几枚形状、颜色、大小和马铃铛相似的马铃薯,躲过检查,将它带回中国
文中部分图片、文字源于网络公开发布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