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晨报
最新动态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晨报
2024-12-2322
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浙江调研时强调,奋力创造高质量发展新业绩。要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要通过数字、绿色等先进技术赋能,让传统产业在改造升级中焕发活力。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强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

新华社: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12月21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主要包括总体要求、公平竞争、投融资环境、科技创新、规范引导等八个方面。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上升为法律规范。

新华社:危险化学品安全法草案12月21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旨在加强危险化学品全链条、各环节的安全管理。这是该草案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新华社:科学技术普及法修订草案12月21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二次审议。草案二审稿增加规定,每年9月为全国科普月。

新华社: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22日审议的国务院关于耕地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介绍,根据2023年度全国国土变更调查结果,全国耕地面积19.29亿亩。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吉林、新疆的耕地面积均超过1亿亩。

发改委:20日,发布关于征求对《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公开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工信部: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强化创新驱动,深化行业应用,促进先进工艺、智能装备、工业软件成组连线集成创新开展“人工智能+”制造行动。加强标准引领,引导企业标准群加速落地,不断深化标准国际合作。

农业农村部:2024年生猪养殖扭亏为盈,预计全年头均盈利约200元,全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超过70%,同比提高约2个百分点。

工信部等四部门:近日,联合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行动方案》部署了五方面重点任务。

市场监管总局:日前,对外发布修订后的《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办法》将于2025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

国内期货:截至2024年12月20日下午收盘,国内农产品商品期货,原木涨超2%,菜油、菜粕、豆一、豆二、鸡蛋、豆粕涨超1%,苹果、花生、白糖、玉米、玉米淀粉、生猪、粳米、豆油小幅上涨;菜籽跌超2%,棕榈油跌超1%,棉花、红枣、棉纱小幅下跌。

北京:在未来的几年里,北京市将持续开展多批次乡村振兴示范创建。到2027年,北京市将重点建设100个左右示范村、1000个左右提升村,引领其余2000个左右村庄巩固美丽乡村建设成效。

黑龙江:截至目前,黑龙江省21个农产品被纳入名录并获得全国名特优新产品证书。至此,黑龙江省名特优新农产品总数达到42个,实现了数量翻倍。

重庆:截至目前,全市主要秋粮水稻、玉米已颗粒归仓,红薯采收进入尾声,冬种工作正全面推开。接下来,全市将继续落实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安全,强化产业支撑和设施建设,为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夯实基础。

陕西:截至12月15日,全省累计收购新产玉米97.66万吨;中晚籼稻4.71万吨。

甘肃:12月11日-17日,全省小麦收购均价为116.50(元/百市斤,下同),出库均价为121.45;玉米收购均价为100.73,出库均价为104.69;面粉批发均价为192.25,零售均价为205.00;粳米批发均价为301.13,零售均价为329.18;菜籽油批发均价为677.47,零售均价为729.73。

美国农业部:截至2024年12月12日当周,美国2024/25年度豆粕净销售量为261600吨,比上周高出48%,但是比四周均值低了14%。

阿根廷农业部:截至12月11日,阿根廷农户预售225万吨2024/25年度大豆,比一周前高出29万吨,去年同期销售量是211万吨。

欧盟谷物商会:2025/26年度欧盟27国油籽产量预计达3261万吨,较上年的2916万吨增长11.8%。

来源:农业农村部

12月20日全国主要地区小麦、稻谷和玉米价格

来源: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北 大 荒 集 团

以早争先,北大荒下好备耕“先手棋”



为确保明春农业生产高标准起步,北大荒各农业生产单位纷纷采取行动,与时间赛跑,全方位为农业生产提供支持与保障。
科学定制“营养餐”
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耕地养分变化,促进耕地资源合理利用,提高科学施肥水平,连日来,格球山农场技术人员开始了测土配方试验,为每块耕地精准定制“营养餐”。
测土配方
在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土壤化验室内,技术人员对风干土样进行碾碎、磨粉、称样、浸提、加温、震荡、过滤和检测处理后,严格按照技术操作规程,对土壤样品的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碱解氮、pH值等关键项目进行全面了解,通过精密的分析化验,为每块土地“把脉问诊”。
技术人员还通过分析检测,将数据输入大数据库,编号建档,计算出合理的施肥比例,完善耕地电子信息档案。检测完毕后,技术人员将土壤施肥建议卡发放到种植户手中,按照“土壤缺什么补什么、少什么加什么”的原则,寻找最适合的配方,科学指导种植户选肥、用肥,为黑土地保护提供数据支撑。“自9月下旬以来,我们对各管理区采集回来的700多份土样进行了分析检测,覆盖了全场22.67万亩耕地,共制定出施肥配方3种,预计在明年2月份将肥料配方发送到配肥站,进行统一配肥。”这个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杨殿鑫说。
农资保障“粮草足”
为确保明年春季肥料充足供应,连日来,在五大连池农场农业科技服务中心肥料库房里,一辆辆满载肥料的车辆陆续抵达,工作人员正在核对种植户所需化肥的品种数量,现场装卸工人紧张有序地进行卸货和码放作业。
肥料入库
过程中,管理人员全程跟踪,提前掌握化肥运输车辆到达情况,严格肥料入库登记手续,详细记录肥料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入库时间等信息,做到来源可追溯。这个农场成立了化肥安全巡查小组,定期对库房防火防潮防盗情况进行检查,提高肥料安全存储管理水平。
截至目前,这个农场已存储肥料2300余吨,剩余肥料将陆续抵达。
农技培训“赶大集”
为提升种植户综合农业技能,推荐优质农业前端投入品,推广新型农业技术,近日,北大荒农业股份二九〇分公司举办了为期3天的“金翅膀”科技大集暨农业投入品推介会。
农业投入品推介会
活动邀请农业投入品领域知名企业,采取现场讲解和推介的形式,为广大种植户“加油充电”,介绍前沿农业投入品优势。在现场,种植户与农业技术人员深入交流,在专业的讲解与回答中,种植户解决了心中的疑惑,并对明年好种、好肥的选购,增产增收种植技术的使用有了明确的认识,纷纷表示对明年农业生产信心十足。

来源:北大荒集团

建设农业强国 一图读懂2025年“三农”工作重点任务

 

来源:人民网

中国饭碗——印第安人种植马铃薯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美丽的的的喀喀湖,潺潺的河水沿着蜿蜒曲折的湖岸线缓缓流入清澈的湖中。印第安人砍去树木,焚烧茅草,开出空地。男人用长长的尖头木棍在地里戳坑,妇女把去年的马铃薯块茎埋进坑里去,再用粗大的木槌夯实。果然不久以后,新的马铃薯苗长出来了。到了秋天,所结的块茎竟然比野生的还多还大。
      马铃薯让印第安人找到了生存之道,有了掌握自己命运的主动权,人们对马铃薯充满着感恩和敬意,并把它当成图腾崇拜。在他们眼中,马铃薯是造化赐予的圣物,他们尊奉马铃薯为“丰收之神”。
      印第安人培育的马铃薯,是一份赠予世界的无价的礼物,后人称之为“印第安古文明之花”。
文摘自南京出版社出版、师高民主编的“中国饭碗丛书”李建成编著的《 食全食美·马铃薯》


文中部分图片、文字源于网络公开发布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即刻删除。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