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鲁粮集团
商务部等九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计划围绕5方面提出了14条具体举措,到2027年,基本建成联通内外、贯通城乡、对接产销、高效顺畅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推动建设市场监管信用修复全国统一平台。统一平台建成后,将充分发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在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归集公示方面的优势,为经营主体提供违法失信信息查询、信用修复申请服务。
交通运输部:将“聚焦一个目标,围绕两个服务,推进五方面任务”,全力推进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支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加快发展智慧物流和绿色物流,推进技术性降本提质增效,主要是推进“三化”,即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1月份,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为52.8%,较上月回升0.2个百分点;中国仓储指数为52.4%,较上月回升3个百分点。
国内期货:截至2024年12月3日下午收盘,国内农产品商品期货,棕榈油涨超2%,苹果涨超1%,菜油、花生小幅上涨;红枣、菜粕、菜籽、豆二、玉米、生猪、豆粕、豆油跌超1%,棉花、棉纱、白糖、豆一、玉米淀粉、鸡蛋、原木、粳米小幅下跌。
重庆:市农科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近日发布川渝农业科技合作“成绩单”,双方共育成动植物新品种100余个,共同示范推广新品种300余个。
四川:今年,岳安县冬小麦种植面积达4.2万亩,同比增加1万亩。随着冬小麦播种工作的圆满收官,安岳县将继续加强田间管理,密切关注小麦生长情况,确保小麦安全越冬。
江苏:目前,江苏全省秋粮收购进入高峰期,稻谷收购已完成预计收购量的六成以上。统计显示,截至11月底,全省累计收购稻谷超111亿斤,秋粮收购总体平稳有序。
甘肃:眼下,庆阳市190万亩冬小麦陆续出苗显行,长势喜人。截止目前,累计实施病虫害草害防治25.7万亩次,据调查,小麦分蘖良好,苗齐苗壮,一、二类麦田比例高达93%,加上底墒充足,为明年夺取夏粮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咨询机构AgRural:11月28日,巴西2024/25年度大豆播种进度为91%,一周前86%,去年同期85%。
印尼贸易部:12月份,印尼毛棕榈油出口参考价格为1071.67美元/吨,高于11月的961.97美元/吨。
俄罗斯农业运输公司Rusagrotrans:2024年7月至11月俄罗斯谷物出口量将达到3010万吨,较上年同期的3110万吨减少100万吨。
法国农业局:截至11月25日,法国玉米收获进度为89%,高于一周前的82%,继续低于五年均值98%。
藏粮于“技” 筑牢粮食安全 “压舱石”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稳定的重要基石。山东作为粮食生产大省、储备大省,地方储备规模居全国第二位,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责任重大。为深入洞察山东省在粮食储备方面所施行的科技化管理实情,11月19日,记者奔赴山东省多地粮仓,探寻“智慧粮仓”的崭新风貌。
鲁粮集团是山东省粮食储备主体企业,承担全部省级储备粮油集中统一管理、政策性粮油综合交易等政策性任务,连续多年实现达标率100%、宜存率100%,“齐鲁粮仓”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走进鲁粮集团山东齐河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河粮库”),齐河粮库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一卡通”是储备粮购销业务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模块,利用自动化技术实现粮食出入库的数据采集与传输,将出入库作业管理、车牌识别、化验扦样、过磅称重、图像视频检索信息等全过程环节都采用同一张IC卡进行信息录入,售粮人在 40 分钟内就能快速办理扦样检验、过磅称重、卸粮付款等售粮全部流程。
“2007年以来,信息化粮库系统逐渐在粮库中应用,粮库进入信息化时代。‘一卡通’系统可以监测记录粮食出入库情况,提高了出入库管理中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减少了人为误差因素,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也大幅降低了财产损失风险。”齐河粮库工作人员说。
齐河粮库内现有平房仓56口,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记者步入23号粮仓。刚一开启仓门,平整的粮堆便跃入眼帘,同时,一股馥郁的麦香味扑鼻而来。23号仓为高大平房仓,高5米,现存2021年产省级储备小麦3204吨。“该仓采用了环流熏蒸、机械通风、计算机测温等科技储粮技术,目前仓内氧气浓度20%,平均粮温20度,最高粮温25度,实现远程实时监控。”齐河粮库工作人员介绍。
在粮食保管过程中,粮库内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是影响粮食质量的关键因素。去年以来,鲁粮集团贯彻落实国家优质粮食工程“六大提升行动”决策部署,在山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及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部门指导帮助下,投资8800余万元对近50万吨省级储备粮仓房进行了准低温改造升级,将传统技术与创新技术相融合,有效运用自然冷源,融合传统通风技术与现代控温制冷技术,通过冬季蓄冷通风、夏季排积热通风和内环流控温实现准低温储粮,不仅确保了粮食“常储常新常鲜”,也大幅降低了储存能耗、水分减量等损耗,有效落实了国家对高标准粮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现代化、智能化的仓储设施开发利用,不仅能够实时精准掌控粮食储存状态,确保粮食于适宜的环境中妥善储存,还能大幅提升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那么,在这方面鲁粮集团有何创新举措?
齐河粮库粮油保管技师李政玉现场展示了鲁粮集团自主研发并获国家发明专利的粮仓智能施药巡检机器人第三代产品“粮慧宝”,它在实现智能化无人熏蒸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日常保管智能查仓等功能,机器人可利用自带的各类传感器,实时查看检测仓内温湿度、磷化氢浓度等数据,在预设轨道上自动巡逻时,能360度无死角地查看粮库区域。若遇到粮情异常、磷化氢泄漏等异常情况,“粮慧宝”还会自动报警并通知相关工作人员尽快对异常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置。
强化数字技术创新是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粮慧宝”取代了粮食熏蒸、巡检查仓等传统人工作业环节,解决了储备粮害虫防治等安全和效率问题,然而,“智慧粮仓” 所呈现出的崭新气象远不止于此。
在位于山东省德州禹城市的鲁粮集团山东鲁北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北粮库”)内,“粮仓卫士”智能化仓房安全防控管理系统为粮食精心构筑了安全、高效的储存环境,牢牢守护着粮仓的大门,全方位满足了粮仓综合管控的智能化需求
“‘粮仓卫士’集气体检测、门禁管理和智能化管控为一体,可实现粮仓内磷化氢、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实时精准监测,一旦气体浓度超出安全范围,系统会立即推送告警信息,联动开启智能门禁,确保仓内条件安全后才可进入。”鲁北粮库副总经理栗克说。
近年来,山东省积极践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推进 “科技兴粮”“绿色储粮” 为主抓手,加快仓储设施升级、提升绿色储粮水平、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全力实现储好粮、管好粮,从齐河粮库到鲁北粮库,处处彰显着山东在粮食储备科技化管理征程中的深入探索与积极实践,先进的技术与创新举措,为保障全国人民的饭碗稳稳当当贡献出源源不断的齐鲁力量。
来源:山东鲁粮集团
来源:央视新闻
几十亿年前,地球上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高温日渐冷却,地球表面出现了岩石、水和大气。在宇宙紫外线、电离辐射的作用下,大气圈中的无机物产生化学反应,形成了有机化合物,在经历了漫长的生物进化后,形成了生命体。马铃薯的祖先就诞生在了安第斯山脉。考古资料表明,在秘鲁海岸拉森蒂尼拉地区的古代遗址中,发掘出最早的马铃薯遗存化石,经碳-14测定距今约为8000年。在秘鲁卡马斯河谷发掘的碳化马铃薯茎块距今3500年。科学家用DNA检测技术证明,世界上种植的马铃薯品种,都可以追溯到秘鲁南部一位马铃薯祖先那儿。
文中部分图片、文字源于网络公开发布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