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晨报
最新动态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晨报
2024-11-044
2024年玉米产业发展和市场信息交流会在长春召开
      10月31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玉米分会在长春召开2024年玉米产业发展和市场信息交流会。中粮协副会长兼秘书长任智出席会议并致辞,中粮协副会长、玉米分会理事长武安,玉米分会执行理事长陈代臻出席会议。会议由玉米分会副秘书长律海军,玉米分会副理事长、常务副秘书长朱勇生主持。
      任智指出,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口粮来源之一,更是饲料、工业等多个领域的关键原料,不仅是促进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更是连接着种植业与养殖业、工业、大健康等多个产业的纽带,对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作为我国粮食行业最大的社会组织,玉米分会作为最大玉米行业组织,始终致力于为会员企业服务,为行业发展服务,为国家粮食安全服务。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喜贵、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习银生及农业农村部生猪产业监测预警首席专家王祖力等6位权威专家,携手亮相,深度解读我国宏观粮食政策,剖析全球及国内玉米市场、饲料生产、精深加工趋势,并分享玉米期货风险管理策略。
      会议期间10位行业精英通过论坛对话,就市场走势各抒己见,与参会者展开深度交流。此外,北大荒、象屿等知名企业及新疆乌什县、吉林四平市地方政府现场进行产销对接,精准匹配供需,共谋行业发展新机遇。会议同期召开了玉米和淀粉市场行情展望及风险管理培训会、玉米行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玉米分会副理事长、理事等近400人参加会议。
来源: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秘书处
新华社:11月1日出版的第21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商务部等六部门:11月1日,联合修订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从允许外国自然人实施战略投资、放宽外国投资者的资产要求、增加要约收购这一战略投资方式、允许以境外非上市公司股份作为支付对价、适当降低持股比例和持股锁定期要求等五方面降低了投资门槛。
工信部:11月2日召开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产业科技创新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构建协同高效的攻关组织体系,全面精准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力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技术、数智技术等先进适用技术应用,增强优势产业链竞争优势。
粮储局:截至目前,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秋粮超4000万吨,其中中晚稻收购超2300万吨。目前,新季中晚稻已经全面上市,收购正由南到北有序展开。
市场监管总局、国标委:近日,联合批准发布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在农业生产方面,发布了粮食作物种子、经济作物种子、农作物种子标签3项国家标准,对种子发芽率、净度、标签等进行规范。粮油检验、机械、储藏等12项国家标准,对真菌、害虫、机械性能进行规范,促进节粮减损。优质小麦、高粱、小米3项国家标准,将促进优质粮食选育,提高我国优质商品粮供给能力,服务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市场监管执法行为规范》,指导各地规范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中华粮网:截至11月2日,中储粮在小麦主产区累计启动增储收购库点达到455个,进一步稳定小麦市场价格,保障种粮农民利益。
国内期货:截至2024年11月1日下午收盘,国内农产品商品期货,红枣涨超4%,菜油、棕榈油涨超2%,花生、白糖、豆油涨超1%,棉花、棉纱、豆一、生猪小幅上涨;豆粕跌超1%,苹果、菜粕、豆二、玉米、玉米淀粉、粳米小幅下跌。
河北:为助力河北省盐碱地综合生产力提升,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杂粮杂豆创新团队依托学科优势,积极与旱碱麦创新团队合作开发出适合冀东盐碱地的旱碱麦、夏高粱周年高产增收新模式。日前,高粱测产完毕后,经过综合测算,每亩中度盐碱田周年增产粮食261.8公斤以上,节本增收388.1元以上。
山西:目前,全省已进入秋粮购销旺季,截至10月25日,全省各类入统市场主体累计收购新玉米10.96亿斤。
黑龙江:近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黑龙江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条例》包括加强耕地保护等共10章57条,将于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
辽宁:辽宁省营口市粮食收获已近尾声。全市秋粮已收获面积112.1万亩,完成比例80.3%。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10月29日,河南小麦已播种8041.8万亩,占预计面积的94.6%。
四川:截至目前,全省新增林粮经营面积115万亩,总面积突破8015万亩,产值达1600亿元。
欧盟委员会:截至10月25日,欧盟2024/25年度(7月至6月)葵花籽油出口量为218,262吨,同比减少18%,菜籽油出口量为224555吨,同比降低17%,同期菜籽油进口量为86169吨,同比降低53%。
美国农业部:截至10月24日,2024/25年度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玉米出口装船量为0.6万吨,去年同期为72万吨。
俄罗斯农业运输公司(Rusagrotrans):11月份,俄罗斯小麦出口量可能达到460到480万吨,高于2023年11月的出口量349万吨。

来源:农业农村部

11月1日全国主要地区小麦、稻谷和玉米价格

来源: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北 大 荒 集 团

北大荒粮食高产丰收的“密码”

 秋风起,豆香飘,玉米摇曳展新貌,金色的希望在沃野上荡漾,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北大荒集团建设农场有限公司正奋力书写着大豆高产与玉米丰收的辉煌篇章。

  2024年,建设农场全面贯彻落实集团战略,以“北安模式”为依托,不断挖掘作物增产潜力,加强科技创新应用,实施精细化管理。34.8万亩良田整建制开展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围绕“五良”配套融合模式,集成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大豆最高单产585斤/亩,玉米1709.49斤/亩(标准水分),实现了质与量的双重飞跃。那么,粮食高产丰收的奥秘究竟是什么呢?

  良田沃土 为粮食高产提供天然“营养”场所

  近年来,建设农场围绕“以种带养、以养促种”的种养结合循环理念,让黑土地持续增“肥”,助力北大荒粮仓更殷实。

  建设农场地处第四积温带,土壤肥沃,为大豆、玉米生长营造了舒适的“家园”。近年来,农场始终坚守耕地数量红线,在耕地质量提升上狠下功夫。通过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轮作体系建设、施用有机肥、高标准农田建设、侵蚀沟、鱼眼泡治理等措施的应用,实现产量连年攀升,粮质也越来越好。同时,组织农业科技人员对所有耕地进行土壤化验检测,依据不同作物品种、茬口采集土样、化验分析,根据种植作物种类和土壤条件进行“配方”施肥,提高土壤肥料利用率,合理减少化肥的用量,遏制了黑土耕地退化,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黑土耕地质量,确保作物生长所需养分平衡供应,助力粮食高产丰收。

  10月20日,走进建设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正在对采集来的956份土壤样品进行“会诊”,他们根据每块地号的土壤特性和作物所需营养,科学合理配置“营养套餐”,为明年种植户科学施肥及微量元素喷施“把脉诊断”。

  在土壤化验现场,谈起土壤化验,对保护良田沃土起到的效果时,农业科技中心副主任李昂诚介绍说:“我们园区化验室通过对地块土壤的检测分析,掌握土壤有机质、PH值、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含量,进行科学施肥配比,变经验决策为数据指导,为各管理区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自2001年开始,农场就坚持对收获后的秸秆进行粉碎抛撒还田,通过机械翻埋、覆盖、机械灭茬及联合整地碎混等方式,实现作物秸秆100%还田。这样的做法,增加了土壤碳储存和腐殖质,恢复土壤团粒结构,改善土壤板结性状,增加了土地肥力,保护了黑土层。

  优质良种 为粮食高产培育“芯”动力

  种子,是农业之根基所在。在建设农场,种植户深刻领悟到“一颗好种子,成就一片好收成”。

  2024年,建设农场依据当地气候条件,按照“两主三辅”、早中晚熟合理搭配的种植理念,精心挑选适宜本地区种植的9个品种。大力推广抗逆性强、品质佳、产量稳的黑河43号、龙垦3092、益农玉14号、德美亚2号等高产优质品种,为保稳产创高产奠定坚实基础。

  9月26日,第四管理区第四居民组5-3号地,348.8亩大豆实收亩产583斤,第五管理区第一居民组3-1号地,575亩大豆实收亩产585斤;四区四组4412地号,499亩玉米实收亩产1705.03斤(标准水分),三区一组3102-3N地号,472亩玉米实收亩产1709.49斤(标准水分)……一个个喜人的数字标志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在秋收现场,提起更换良种时,第四管理区职工梁忠辉打开了话匣子:“今年我种的这块地玉米产量达到每亩1705.03斤,这么高的产量,要不是选对这个好品种,这产量、品质肯定上不来。”他说,年初提出更换以前种的品种时,还有部分种植户还不太同意,现在看,良种更换非常正确,我那块玉米每斤0.81元,客商都抢着要。”

  目前,在良种繁育工作中,农场在科技园区实行试验区、示范区规划。试验区开展新品种、肥料、植保等试验,探索解决农业生产难题;示范区对引进或具有推广价值的高产大豆品种进行示范,为品种更新换代提供种源保障。

  “今年,我们紧紧围绕粮食高产攻关目标,坚定不移地贯彻集团战略,深入实施‘北安模式’,积极与科研院校和良种繁育知名企业合作,引进优质良种,优化品种结构,从当前收获来看,大豆平均亩产450斤左右,最高亩产585斤,玉米平均亩产1405.8斤(标准水分),最高亩产1709.48斤(标准水分),粮食产量逐年提升,粮质越来越好。”10月2日,在农业农村部专家组到建设农场参观时,党委书记、董事长邹建华向专家组介绍了粮食高产攻关的成功经验。

  良法良机 为助推粮食高产丰收奠定基础

  粮食要高产,农机更新是关键。2024年,建设农场在高科技智能农机和农业科技创新的助力下,通过在良法创新和农机新技术应用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推动作物单产提升。从“一品一模”,向“一地一模”逐步推进,大豆推广应用“根瘤菌接种+大垄密植栽培”高产栽培模式,玉米推广应用“四精两管”高产栽培技术模式,提升种植管理水平。

  据农场党委委员、副总经理郝敬中介绍:“我们通过落实保护性耕作,在现代化大农业种植中采取‘一松两趟三防四促’措施和购置更新先进的农机具,推广应用物联网技术和数字农服平台系统,加强农业环境、病虫害监测智能装备设施建设,为粮食稳产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发挥出农机效能,农场按照“34651”配置模式,使用农机发展基金鼓励有机户更新农机11台套,总投资1728万元,引进大型进口400马力以上联合整地机及配套农具2台套,更新电控气力阿玛松播种机5台,福格森2504拖拉机5台,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满足了农艺标准要求,强化了机械力量,为粮食高产提供机械保障。

  “我们今年在聚焦良机改装与减损耗上‘做足了文章’,改装后的中耕深松除草培土一体机,既达到中耕除草培土的效果,又降低了人工成本2元/亩,在减损上又对收获机车安装减损装置、降低收获损失,提高了田间作业精度和效率,确保作业质量不断提高。”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第四管理区农机工人许志国介绍说。

  目前,建设农场拥有机械总动力5.5万千瓦,配备各类大型农机具858台套,农机辅助执行驾驶设备362套,数字农业平台1套,实现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种植,大力推进“藏粮于技”战略,挖掘科技潜力,为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助力现代化大农业发展步伐。

  良制驱动 为“三查一监督”作业监管制度护航

  良制,犹如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大面积单产量提升的大门。2024年,建设农场紧紧依托“北安模式”,充分释放经营服务、生产科技两大体系的强大效能。严格落实“北安模式”的四个监督,强化全过程成本控制,大力推行农业“五统一”、农机“六统一”管理,全力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

  “以前种地,那都是瞎摸索,产量也不高。现在可不一样了,有了这‘五良’措施,就像给咱种植户吃了定心丸。”种植户王广志一边说着,一边蹲下身子,轻轻捡起几粒豆子放在掌心,“你看这豆粒,多饱满,这都是标准化作业成果,质量有保障,产量自然就上去了。”

  今年,在各阶段作业中,各基层单位严格执行“三查一监督”作业监管制度,每一块地号都有技术人员和规模家庭农场场长悉心跟踪检查作业质量,代表种植户全程监督作业质量和标准,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让种植户放心满意、安心无忧。同时,为提升技术人员和规模家庭农场场长的工作能力,加大培训与考核力度,实施网格化管理,提高监管全覆盖程度,确保农业新技术得以顺利推广应用,技术标准扎实落实落靠,推动作物单产大幅提升。

  在第三管理区的一块秋整地现场看到种植户刘传力,正在站在地头,眼神专注地看着正在联合整地作业的农机。“这‘三查一监督’作业监管制度可太好了。”刘传力说,“有技术人员和规模家庭农场场长盯着作业质量,咱心里踏实,俺们种植户现在就盼着年年都有这样的好收成。”

  在建设农场的广袤大地上,微风轻拂,丰收的粮食摇曳生姿,似在诉说着丰收的故事。在这里,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奋斗的足迹,每一粒粮食都凝聚着智慧的结晶。“五良”如同五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建设农场有限公司粮食高产的前行之路,成为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有效途径,也是粮食高产质优的“密码”,干部职工用坚守与创新,奏响了一曲雄浑的丰收之歌。

来源:北大荒集团

中央电视台:全国秋粮收购超4000万吨 中晚稻市场运行平稳

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饭碗——追本“粟”源

      相信大家在田间地头见过一种杂草——狗尾草,叼在嘴里玩过吧?嬉戏时,拿狗尾草相互挠过痒吧?那种美好的感觉是不是记忆犹新呢?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谷子就是从不起眼的狗尾草蜕变而来的!当然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可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噢!

      狗尾草,因其成熟后长出一根细长的果穗,挂满千万颗籽粒,毛茸茸地在风中摇曳,仿佛调皮的小狗在摆动尾巴,故而得名。狗尾草属禾本科、狗尾草属,是很常见的一种杂草类植物。谷子也属于禾本科、狗尾草属的一年生植物。与狗尾草相比,谷子的茎秆粗壮、分蘖少,有狭长披针形叶片;穗状圆锥花序,每穗结实数百至上千粒,谷穗成熟后一般呈金黄色,籽实呈卵圆形、粒小、多为黄色。

文摘自南京出版社出版、师高民领衔主编的“中国饭碗丛书”、冯佰利编著的《光华灿烂·谷子》



文中部分图片、文字源于网络公开发布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即刻删除。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