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2024年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会场活动在湖北武汉举行。活动现场,集中宣传推广了一批“强法治 保供给 护粮安”典型案例。具体如下:
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向科技要良种、向科技要良田、向科技要增产,以科技护粮安,端牢端好中国饭碗。
坚持藏粮于技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作为农业科研“国家队”,牵头收集保存50余万份作物种质资源。他们坚持研究能上天,应用要落地,甘为保障粮食安全攻坚克难。集几代人之力培育出中麦系列小麦、中单系列玉米、中黄系列大豆等300多个优良丰产品种,持续推动品种更新换代,累积推广种植面积超4亿亩的。紧盯国家粮食产业带,面向粮食主产区布局出8大综合试验基地、千余个新品种测试与示范站点。
以高水平科技自强
守护“中国饭碗”
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全国重点实验室
20世纪70年代,朱英国院士带领的武汉大学育种团队,选育出第一代“红莲型”杂交水稻。长期以来,实验室“院士团队”的几代科学家深耕原始创新,攻坚前沿科技,推动着杂交水稻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他们攻克红莲型杂交水稻育性调控难题,专注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基因发掘,用一系列原创科研成果引领国际研究方向,让一大批种质科研材料在这里诞生。他们培育出数十个杂交水稻新品种,为大国粮仓累计贡献稻谷超2.5亿吨。把“红莲稻”变成“国际稻”,将30多万吨稻种播散在1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土地上。
科技赋能
“盐碱地”变身“米粮川”
山东省黄河三角洲
作为以盐碱地为特色的国家级农业高新区,这里汇聚48家院所高校、引进108个科研团队,打响了盐碱地科技大会战。他们坚持“以种适地”、“以地适种”,一寸一寸改良出宝贵的良田沃土,扩容出1.5万亩的盐碱地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基地。他们将种子当作工业产品精准设计,一个个高产、耐旱、耐盐碱的农作物品种,不断刷新全国盐碱地粮食单产纪录,实现盐碱地生物育种突破。他们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探索盐碱地综合利用整体方案,让荒地破“碱”重生。
履职担责,打造提升监管力量,守土有责,提升穿透式监管能力,以法治护粮安,守住管好“天下粮仓”。
打造一线监管力量
拧紧大国粮仓“安全阀”
中央粮食储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为切实守住管好“大国粮仓”,他们组建起一支60人的年轻化监管辅助队伍,依靠自有监管力量,守护辖区粮食安全。他们打造“监管人才孵化基地”,让队员们以员工身份参与粮食收购全业务流程,学习“深挖细查”本领,快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业务能力。他们锚定定期巡查“全覆盖”、库存检查“严、细、实”、库点核实“快、精、准”这一目标,探索出了粮储垂管系统在地监管新模式。
加强信息化监管
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黑龙江省是我国第一产粮大省,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他们将超4万个摄像头接入全省近600户承储政策性粮食企业、数千栋仓房,让“数字龙粮”信息化监管系统实现全业务流程可视化。通过“粮情监测模块”,可以同步各库区粮情信息,及时监测异常粮情并提醒处理。“风险预警模块”,能够通过图像识别和数据分析,识别、发现、处置17类风险隐患。他们通过全省政策性粮食承储企业视频监控全覆盖,切实做到24小时实时在线监控,用穿透式监管坚定守护“中华大粮仓”。
强化科技赋能,提升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绿色优储能力,扛稳责任担当,增强应急保障能力水平,以供给护粮安,牢牢守住民生供应防线。
科技赋能绿色优储
守住管好大国粮仓
中央储备粮大连直属库有限公司
始建于1959年的中储粮大连直属库,总仓容达100余万吨。他们联合行业内科研院所、高校及新材料企业,让科技储粮、智能储粮在这里一一实现。他们应用无人扦检平台,实现从采样、检验到结果显示全程自动化,把住粮食收购第一关。他们应用“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等一系列绿色储粮技术,实现以虫治虫、生态防虫。他们健全完善信息化动态监管系统,实现粮食从收购、入库、储存到出库的全过程、全链条监管,做到“来源可追溯、流向可追踪”。他们坚持探索储粮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将“藏粮于技”战略延伸到粮食储备领域,保障绿色优储、减损降耗。
扛稳应急保供重任
守住民生供应防线
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
作为首批国家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从原粮供应、生产加工、到物流运输、产品配送……他们应急反应机制贯通全链条。今年7月,遭遇自有气象记录以来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雨量最多的严峻汛情,他们开足马力24小时运转,开设出入库“特设专线”,分9批供应147吨粮油物资至平江,全力保障受灾地区粮食市场供应。他们改造升级的智慧粮库,保持高吨位数的绿色储藏原粮。一旦灾情有发生,他们立即启动“24小时供应保障体系”,通过地方政府强大而完善的粮油供应网点体系,确保粮油供应产得出、供得上,不脱销、不断档。
种优粮、产好米,提升粮食供给品质,重节约、扬美德,践行爱粮节粮从我做起,以人人护粮安,凝聚保障粮食安全合力。
立足优质粮食工程
助力百姓健康消费
坚持优粮优产,综合运用绿色种植、“稻鱼水循环”等技术,把2000亩“稻渔空间”变成了优质粮食种植基地。他们优化提升粮食产后服务,优质优价收购稻谷,带动周边20多个合作社产好粮、卖好价,助力增产增收。积极推动大米适度加工,让来自“稻渔空间”的生态蟹田米、香米、珍珠米成为餐桌上的一碗好饭。以稻米加工为切入,创新探索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走出一条产业升级、企业增效、农户增收的发展之路。
爱粮节粮 从我做起
鸡西市鸡冠区电工小学用自己的故事,阐释出“爱粮节粮、从我做起”的实践意义。他们坚持建设爱粮节粮实践基地,组织学生捡稻穗,将爱粮节粮课堂开到田间地头。他们坚持开展丰富多样的节约实践活动,“光盘打卡行动”、“节约章”颁奖、“小手拉大手”,让每一张餐桌、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爱粮节粮的实践平台。
来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