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储局:10月11日至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刘焕鑫带队赴河南省信阳、许昌等地,调研应对阴雨天气做好粮食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
农业农村部:截至10日,全国秋粮收获已过五成。分作物看,中稻收获近六成,玉米过五成,大豆五成半,双季晚稻零星收获。分区域看,西南过七成、西北过五成、东北近四成、长江中下游过三成、华南近三成、黄淮海近八成。
商务部:回应“美方宣布将对中国加征100%关税并扩大出口限制”。美方做法严重破坏全球产业链稳定。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如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将采取相应措施,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同时,美方10月14日起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口费,中方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对涉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
财政部:近日,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支持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陕西等7省受灾地区加快开展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农田排涝等农业生产防灾救灾工作,保障秋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
农业农村部:在对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832号建议的答复摘要中提到,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构建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助力粮食等农产品开拓国内外市场。
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加速算力与行业融合应用,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推动制造企业的服务业务按规定享受相关要素价格等支持政策。
统计局: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5年9月下旬与9月中旬相比,15种产品价格上涨,31种下降,4种持平。农产品(主要用于加工):
工信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度绿色工厂推荐工作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自10月14日起,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按每净吨400元计收。船舶在同一航次挂靠多个中国港口的,仅在首个挂靠港缴纳船舶特别港务费,后续的挂靠港不再收取。同一艘船舶,一年内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不超过5个航次。
海南自由贸易港:《海南自由贸易港涉税专业服务规定》发布,自11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个规范涉税专业服务行为的地方性法规。其中包括,鼓励涉税专业服务机构及涉税服务人员开展海南自由贸易港税收政策、国际税收政策等特色咨询服务;建设智能化涉税专业服务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涉税专业服务等。
全国农技中心:发布《关于印发<2025年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及秋冬季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指导各地做好2025年小麦秋播药剂拌种及秋冬季病虫害防控工作。
国内期货:截至2025年10月10日下午收盘,国内农产品商品期货,红枣涨超2%,苹果、棉纱、花生、菜籽、粳米小幅上涨;生猪跌超3%,鸡蛋跌超2%,菜油跌超1%,菜粕、白糖、豆一、豆二、玉米、玉米淀粉、原木、棕榈油、豆油小幅下跌。
河北:自2025年6月6日新粮上市至9月30日,全省入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166.25亿斤(含中储粮收购数量)。
辽宁:截至10月8日,全省粮食作物已收获2611.2万亩,进度达到48.5%。其中,作为我省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玉米已完成收获2260.6万亩,完成进度达53.7%。
黑龙江:近日,省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2025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
乌克兰经济部:截至10月10日,2025年度谷物收割量已达3303万吨。其中:小麦收获2262万吨、大麦产量达531万吨、油料作物中葵花籽收获635万吨,油菜籽331万吨,大豆277万吨。
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预计2025/26年度阿根廷小麦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2300万吨,高于之前预测的2000万吨。
中物联:上周(2025年10月6日-2025年10月10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林安物流集团联合调查的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49.35点,比上周回升0.05%。
图1 2016年以来各周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
图2 2016年以来各周中国公路物流运价分车型指数
分车型看,各车型指数环比有所回升。其中,整车指数为1054.79点,比上周回升0.05%;零担轻货指数为1026.46点,比上周回升0.02%;零担重货指数为1054.50点,比上周回升0.05%。
表1 10月6日-10日,部分线路平均价格及环比情况对比
10月6日-10日,公路物流需求小幅回暖,运力供给总体平稳,运价指数小幅回升。从后期走势看,传统生产旺季带动下运价指数可能震荡回升。
10月11日全国主要地区小麦、稻谷和玉米价格
北 大 荒 集 团
拥有自己的“芯片” 赢在丰收的起点
今秋,垦丰种业各地育种站的农作物一片丰收的“盛景”。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必须把民族种业搞上去”,北大荒集团着眼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为种业发展定下“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主线,持续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和种业振兴行动,为提升粮食产能、加快农业强国建设进行有益探索。
俯瞰这片热土,一批原创性、迭代性、突破性成果破土而出,北大荒集团向世人展示“焕新”种业振兴的信心,也用实践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研发端建平台 夯实发展根基
种业振兴的核心在于科技的自立自强、种源的自主可控。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北大荒集团肩负着种业振兴的责任和使命。垦丰种业则背靠北大荒集团优势,积极承担“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的责任,深入开展种源攻关。
工作人员确认大豆叶片的状态是否符合分子实验要求。 张淑艳 摄
在关键处动刀子。为增强研发精准性,垦丰种业打破原有课题组各自为战的模式,按创新链分工设立专业团队,构建了流水线程序化运行的商业化育种体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突破性品种选育。
2021年以来,垦丰种业研发投入强度为5%~8%,远高于同行业1%左右的年平均投入水平。农作物育种研发投入大、环节多、周期长、技术要求高,从种质资源创制、配制杂交组合、世代选择、多点测试到参试审定,即使通过南繁北育缩短周期,仍至少需要7年~8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完整育种周期。
在持续的研发投入支持下,垦丰种业已形成年种植试验小区30万个、参试品种300个、审定新品种20个左右的能力。近五年,垦丰种业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1项,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08个,审定新品种85个,已累计审定自主知识产权品种300余个。
基因编辑实验室无菌操作。 张淑艳 摄
随着哈尔滨市宾西二期组培中心和智能温室的建成投用,以及商业化育种决策平台成功上线,垦丰种业夯实平台基础谋发展的目标逐渐清晰。
置身垦丰种业研发中心的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操作着基因编辑设备;七大高通量分子平台功能显著提升,极大提高育种效率;示范田里,生物育种与传统育种高效融合,玉米果穗自动考种机等现代化农业科研机械得到应用,小区自动收获测产系统稳步运行。眼下,垦丰种业牵头承担或参与14个国家及省部级科技项目。
技术端强攻关 抢占种业高地
垦丰种业在全国多地建设了配套设施完善的育种试验基地,设立了14个区域育种站。
科研人员在三亚崖州湾南滨农场进行水稻杂交授粉。 张淑艳 摄
近期,前来建三江分公司水稻育种试验基地开展研学的游客,对农作物长势赞叹不已。这个育种试验基地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实现了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
实时智能感知、预警、决策与分析,提供精细化管理。
作为种业创新高地,北大荒不仅肩负科研创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也是农业先进成果的展示示范平台。
垦丰种业生物技术实验室获批为东北大豆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大豆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大豆产业振兴战略,聚焦生物育种核心技术攻关,运用测序技术、表型技术、芯片技术,建成了大豆优质遗传转化平台和农作物智能化育种模型,大幅缩短了育种周期,加快“精准育种”步伐。
垦丰种业三大作物分子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早已成功入库黑龙江省技术创新中心库。逐步建立“表型+基因型”智能育种技术体系,建立了垦丰种业三大作物基因编辑育种体系,推动生物育种从“2.0时代”向“4.0时代”迈进。
高通量测序和芯片平台上机实验。 张淑艳 摄
在此基础上,垦丰种业利用先进生物育种技术开展大豆、水稻、玉米种质资源创制和新品种选育,实现黑龙江省种业育种水平的快速提升,助力龙江种业的研发创新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种业根基。
紧扣国家战略需求,瞄准世界种业前沿,北大荒正重点围绕高产优质、抗旱抗逆、适应性广等育种方向,抢占智能育种新高地。
人才端重引育 激活“第一资源”
“这十年,我和团队勇于开拓,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信念在每一位垦荒人心中接续。”8月15日,全国劳动模范、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大豆首席育种专家胡喜平在北大荒集团党委“传承弘扬北大荒精神 谱写集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大会上,分享了在育种第一线工作的感受和体会。
胡喜平是垦丰种业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为服务种业创新,垦丰种业持续在高层次人才“引育留用”上下功夫。
水稻育种专家进行田间检查。 张淑艳 摄
聚焦北大荒种业发展定位和科创需求,垦丰种业积极实施引才、育才、留才行动,从国内科研单位引进多位骨干育种专家,与南京农大、东北农大、黑龙江大学等高校开展联合育才。
垦丰现有研发人员323人,占比27%。其中博士7人、硕士78人,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6人、全国“神农领军人才”1人、头雁团队1个。实现了种业全领域高层次人才全覆盖,并有力带动各领域人才纷至沓来。
全力构建人才招引、培育、服务体系,加快推动与省农科院、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在教学科研、协同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领域融合发展,并推进校企合作,每年近百人在垦丰开展校企实训,与南京农大、东北农大联合培养博士8名。
让更多高层次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垦丰种业升级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生态,推动种业高端紧缺人才加快集聚。
市场端建链条 打通转化堵点
8月中旬,八五五农场大豆育种试验基地的大豆碧绿成片,长势喜人。种植户李一新介绍:“这块种子繁育田面积200多亩,种植了‘龙垦3092’优质高产品种。”
八五五农场科技园区玉米长势良好。 党健 摄
近年来,垦丰种业审定推广的垦沃系列、龙垦系列大豆、水稻、玉米新品种,综合性状优异,不断创造高产纪录,带动产业示范推广,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年垦丰种业新审定水稻、大豆品种5个,新增植物新品种权19个,多个潜力品种加速推向市场。
9月25日,在新疆农垦科学院三轮8号地,专家组经过严格踏查,实收测产,垦丰种业自主研发大豆品种“龙垦324”再次突破我国大豆高产纪录;玉米品种“龙垦1807”在中国种子协会组织的“2023年寻找玉米高产品种”活动中表现突出;粳稻品种“龙垦2021”填补了黑龙江省早熟、长粒、优质品种的空白,北大荒集团依托其打造了“垦川香”高端优质米品牌,累计推广面积达到300万亩。
一粒种子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涉及科研院所、种业企业等多个主体,包含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多个环节,北大荒集团以“育繁推”高效衔接打通堵点,进一步健全了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
智能人工气候室的幼苗。 张淑艳 摄
目前,北大荒集团每年可提供优质良种15万吨以上,在黑龙江垦区的供种覆盖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0%以上。
未来,北大荒集团将继续从种业的全产业链迈向农业生产的全产业链,进一步融合技术端、合作端、市场端等,参与更多领域的竞争,形成自我迭代的创新样板。这种转型发展,是一场立体式、深层次的农业变革,不仅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还将在竞争中展现出北大荒智慧,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部署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
来源:新闻联播
同样的灵感,在马铃薯成为世界各地的食物时又产生了。有人烹饪马铃薯,在倾倒清洗薯块的废水时,偶尔发现盆底粘着一层白白的沉淀物,刮下来,晾出了白色的粉末—马铃薯淀粉被发现了。
这一发现意义重大。时间不长,人们就不用从清洗马铃薯切片的废水里等待淀粉了,而是干脆把整个
块茎弄碎,放在水里沉淀,很快就能获得很多的马铃薯淀粉。在农耕时代,用这种方法制作马铃薯淀粉很普遍,后来又出现了专门的作坊,马铃薯淀粉也被当作商品来买卖了。
文中部分图片、文字源于网络公开发布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