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同志《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卷、第二卷,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求是》: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现在政治、经济、社会环境都十分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要给予民营企业公平的发展机会。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用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切实加快清欠进度。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央行:发布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落实落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金融政策将着重从供给侧发力,推动改善高品质服务消费供给。发挥财政、就业和社保等政策的协同效应,加大低收入群体保障力度,优化养老、育幼、医疗等服务体系,有效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商务部:8月4日至10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环比,下同)上涨0.1%,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2%。食用农产品市场:粮油批发价格略有波动,其中菜籽油上涨0.1%,豆油、大米价格均与前一周持平,面粉、花生油分别下降0.2%和0.1%。
统计局: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4238亿元,增长4.8%,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总额13741亿元,增长11.8%;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88229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分别同比增长17.8%、1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分别增长7.2%、5.9%。
工信部:日前,公布2025年环保装备制造业规范条件企业名单,共416家企业入围,其中新申报通过评审的企业共66家,复核通过的企业共350家。
国内期货:截至2025年8月15日下午收盘,国内农产品商品期货,苹果、棉花、红枣、白糖、鸡蛋、原木、棕榈油小幅上涨;菜粕跌超3%,菜油、花生、玉米淀粉跌超1%,棉纱、菜籽、豆一、豆二、玉米、生猪、豆粕、豆油小幅下跌。
山西:截至8月12日当周,全省小麦价格为1.20元/斤,玉米价格为1.18元/斤。
山东:中储粮山东分公司最新发布第三批托市收购库点,共计2个。
广东:截至8月10日,全省累计收购新季早籼稻46.0万吨。
云南:上周,全省监测点小麦收购均价为2.66元/公斤,中晚籼稻收购均价为2.91元/公斤,粳稻收购均价为3.02元/公斤,玉米收购均价为2.51元/公斤,国产油菜籽收购均价为6.45元/公斤。
美国农业部:截至8月7日,2024/25年度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玉米出口装船量为3.3万吨,去年同期为281万吨。
哈萨克斯坦:截至今年8月1日,哈萨克斯坦谷物和豆类总库存为575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0.9%。其中:大麦库存为50.5万吨、小麦库存为480万吨、玉米库存为4.9万吨、荞麦库存为3.9万吨、燕麦库存为9.7万吨。
巴西国家商品供应公司:预计2024/25年度巴西玉米总产量1.37亿吨,收获面积上调12万公顷至2167.9万公顷,单产上调0.2吨/公顷至6.32吨/公顷。
8月15日全国主要地区小麦、稻谷和玉米价格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中粮集团全产业链绿色变革,绘就“金山银山”多元实践
站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呼吸杭州千岛湖畔的清香茶韵,凝望昔日盐碱荒滩上如今秋风中摇曳的稻穗,这些跨越千里的绿色图景,正诉说着同一个故事。
在全国生态日之际,让我们走近故事的书写者,走进中粮的绿色版图,聆听那些从荒芜到繁盛、从贫瘠到富饶的动人篇章,一同见证绿水青山如何真正转化为金山银山。
“荒滩成沃土”
中粮家佳康——从盐碱荒滩到种养循环样板
走进吉林长岭县三十号乡的香禾家庭农场,眼前是一片稻浪翻滚的丰收景象,几乎没有人会再将它和几年前"种啥啥不长"的重度盐碱荒滩联系起来。
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源自中粮家佳康十余年探索出的“点金术”。通过“生猪养殖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种养循环模式,让沉睡的盐碱地重新成为肥沃良田。
在吉林省西部广袤的盐碱地上,中粮家佳康携手吉林农业大学,用沼液沼渣这把“金钥匙”开启土地新生的大门。连续多年的科学施用,将养殖粪污转化为可改良土壤的沼液水肥。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水稻、花生、玉米轮番试种,捷报频传。
创新的力量并未止步。在内蒙古赤峰市饱受风沙侵袭的荒漠化区域,中粮家佳康的循环模式同样大显身手。通过引入科学配比的沼液与深度处理养殖废水混合液,精准灌溉根系发达、具有固氮改土、防风固沙价值的豆科植物——紫花苜蓿,中粮家佳康让昔日的滚滚黄沙被蔓延的绿意取代,局部生态系统重现盎然生机。这项“沼液治沙”工程也被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认定为“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工程”。
从贫瘠到丰收,从荒滩到良田,中粮家佳康用循环农业让土地重获生命,也让耕种者重新看见希望。经过多年实践,中粮家佳康的种养循环新模式日趋成熟,在全国多地形成规模化效应。截至目前,家佳康配套建设了40余座沼气站、310公里还田管道,年处理粪污1000万立方米。
脚下的泥土在复苏,眼前的庄稼在生长,这场人与自然双向成全的故事,依旧未完待续。
“茶园生金山”
中茶龙冠——从“绿色颜值”到“金色价值”
二十年前,一份为浙江茶产业量身定制的绿色嘱托,如种子深埋沃土。中茶龙冠,正是这粒种子的守护者与践行者。
茶香源于生态。中茶龙冠严格遵循《生态茶园建设指南》,将生态优先的理念贯穿“从茶园到茶杯”的每一环节。占比超10%的生态林面积、全面拥抱绿色防治等坚守,不仅滋养了洁净的水土,也降低了茶叶的综合生产成本。中国农科院茶叶所研究显示,中茶龙冠茶园生态系统每公顷每年可固碳8.9吨。
中茶龙冠积极引入喷灌系统、防霜风扇、物联网智慧茶园管理系统精准感知环境、土壤与病虫害,为茶叶生长提供科学呵护。这份在生态低碳领域的先行先试赢得国家级认可:2022年,其淳安千岛湖茶厂成为全国首家生态低碳茶认证企业,其建设管理体系入选全国“双碳”优秀案例,是农业领域唯一标杆。
心系乡土,“茶香饭”甜了千家万户。在浙江淳安县文昌镇,中茶龙冠探索“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2500户茶农,将龙井43良种茶园面积由90亩扩展至5000亩,亩均产值从2000元跃升至8000元。依托“春到江南龙冠行”等文化IP,2023年吸引线下游客6万人次、线上影响超200万人,让生态颜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文旅产值,也将分散的力量拧成一股绳,让茶农共享产业红利。
从一份嘱托到一套成熟方案,从一片生态茶园延伸出一条富民产业链——中茶龙冠将“两山”理念深植企业发展的血脉,将“绿色价值”转化为可感、可信、可享“经济价值”,为中国茶产业绿色发展与兴茶富民,贡献了一份兼具生态智慧与民生温度的“龙冠方案”。这杯茶香,是生态文明的精彩答卷,更是通往共富未来的醇厚滋味。
“沙漠变奶源”
蒙牛乳业——从黄沙荒漠到“瀚海耕绿”
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腹地,一片绵延200多平方公里的绿洲正焕发勃勃生机。这是蒙牛乳业十余年“瀚海耕绿”交出的生态答卷。9800多万株树木在此扎根,将昔日荒漠转化为全球最大有机奶源地。这幅“沙退绿进、产业兴旺”的壮美画卷,正是蒙牛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构建全产业链绿色发展体系的生动缩影。
绿色实践始于上游牧场。在乌兰布和沙漠腹地,蒙牛以“减排”与“治沙”双轮驱动。牧场同步实施提高能源效率、优化粪便处理、改善牛群管理、调整饲料结构以及实施生态固碳项目等举措,年减排量达18万吨,实现碳总量与碳强度“双下降”。“种养结合、粪污还田”的循环模式,被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收录为《企业碳中和路径图》优秀案例。
中游制造环节,蒙牛以绿色智造引领全球。目前,蒙牛已建成37座国家级绿色工厂,其中云南曲靖工厂成为乳业首家“双认证”零碳工厂,宁夏工厂则凭借数字化节能技术降低能耗43%,斩获全球液态奶行业首个“灯塔工厂”称号,展现出中国乳业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全球竞争力。
下游终端,蒙牛将绿色责任延伸至消费生态链。持续研发绿色包装,推出零碳认证产品;建立全国性包装回收网络,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并承诺2030年实现全供应链“零毁林”。2024年,蒙牛携手中粮国际完成中国首单“零毁林”大豆采购,为构建责任供应链树立了行业标杆。
从一粒牧草的生长到一杯牛奶的入口,蒙牛把治沙、减碳、循环利用织成一张守护生态的网,让北方的沙漠不再只是风声与黄沙,而是涌动着绿色与乳香的生命之源。全链减碳不仅筑牢了北方生态屏障,也为企业在国际权威ESG评级中赢得行业最高级别评价,印证了“绿色发展本身就是核心竞争力”。
中粮的绿色答卷——让生态红利惠及每一个人
从中粮家佳康的循环沃土,到中茶龙冠的茶香金山,再到蒙牛的奶源绿洲——中粮集团用多元化的产业实践证明,“绿水青山”绝不是空中楼阁的美好愿景,而是可以量化评估、精准转化、广泛共享的“金山银山”。
未来,中粮将继续以“两山论”为指引,在绿色科技创新的赛道上全力奔跑。用贯通全产业链的价值转化通道,让生态红利真正抵达千家万户的餐桌,温暖每一个平凡生活。
来源: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一图速览数字中国建设成果
谷子是个百宝箱,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各种矿物质、碳水化合物和膳食纤维,成分均衡、营养全面,不仅是美味佳肴,还是首选的保健品。
经科学测定,去皮后的谷子,也就是小米,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1.42%,高于稻米、小麦粉和玉米。它的蛋白质中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除了赖氨酸,其他七种都超过了稻米和小麦粉,尤其是色氨酸和蛋氨酸。小米粗脂肪平均含量为4.28%,高于稻米和小麦粉,与玉米近似,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总量的85%,是防止动脉硬化的食物。
文中部分图片、文字源于网络公开发布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