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晨报
最新动态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晨报
2025-08-082

司法部等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发挥行政复议监督职能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的指导意见》和《行政复议监督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典型案例》。加强涉企罚款突出问题治理。注重对大额顶格处罚、无裁量基准处罚、异地执法等情形的审查核实,纠正小错重罚、以罚代管、以罚增收等突出问题。

图片

粮储局:8月7日,根据内蒙古洪涝灾害救灾工作需要,按照应急管理部调运指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闻令而动,紧急调运帐篷、折叠床、棉衣被、毛毯等4.74万件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当地做好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和救灾救助工作。

图片

粮储局:近日,由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编、中国粮食研究培训中心组编的《中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发展报告2025》和《中国粮食和物资储备年鉴2025》正式出版,面向全社会公开发行。

图片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国累计进口粮食量为7681.8万吨,同比减少21.6%;进口金额为2324.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减少22.4%。其中食用植物油、大豆累计进口量分别为372.1万吨、6103.5万吨,同比分别减少9.9%和增长4.6%。

图片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市场监督管理投诉举报处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共43条,此次修订新增了8个条款,删除了4个条款,并对13个条款进行了修改,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图片

气象台:目前,东北、华北玉米产区处于三代粘虫为害和防治关键阶段。预计未来10天,东北华北北部等地玉米粘虫发生气象风险较高,需加强监测防控。建议各地要密切监测虫情发展,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如出现高密度点片发生,利用降水间歇并避开大风天气及时开展防治,同时做好防护,防止中毒事故发生。

图片

中物联:7月份中国仓储指数为50.1%,较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

图片

国内期货:截至2025年8月7日下午收盘,国内农产品商品期货,红枣涨超2%,鸡蛋涨超1%,苹果、花生、豆一、豆二、玉米、玉米淀粉、原木、生猪、豆粕、豆油小幅上涨;菜籽、粳米跌超1%,棉花、棉纱、菜油、菜粕、白糖、棕榈油小幅下跌。

图片

河南:省财政厅获悉,7月中旬下达3000万元抗旱资金,8月1日又紧急预拨资金1亿元支持市县开展秋粮“一喷多促”,支持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混合喷施叶面肥、抗逆剂、调节剂、杀菌杀虫剂等,全力支持各地开展抗旱保秋工作。近期,已累计下达资金2.6亿元。

图片

山东:上半年,山东省实现粮食产业工业总产值超2300亿元,同比增长4个百分点。全省年产值过百亿的企业集团已有10家,过30亿的企业42家,过10亿的百余家。

图片

马来西亚棕榈油协会:7月1-31日,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为184万吨,环比增长9.01%。

图片

巴西外贸秘书处:7月1至31日,巴西大豆出口量为1225.7万吨,去年7份为1125万吨。

图片

分析机构APK-Inform:2024/25年度乌克兰大豆出口总量可能达到410-420万吨,同比增长26%,再创新高。

图片

国家、地方政策粮食交易公告早知道(2025年8月8日-8月15日)

来源:中粮协信息处根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公告编辑

图片
来源:农业农村部

8月7日全国主要地区小麦、稻谷和玉米价格

来源: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我的纳凉方式你没见过!中粮的“科技避暑所”比你想象中更酷!


立秋已至,暑气未消。

“秋老虎”正灼灼发威。


对抗三伏热浪,我们有空调。

那粮食们呢?它们去哪儿纳凉?

答案,藏在一条横贯田野与餐桌的科技防线上——


无数的中粮工作人员用智慧和技术织就“清凉网”,为每一头小猪、一粒小麦、一滴好油、一瓶好奶撑起科技“遮阳伞”,让一整条产业链住进“空调房”。

图片

01


成品粮住进“超级恒温冰箱”

中粮科工自主控温式智能立体库技术




走进中粮科工为江苏无锡国家粮食储备库量身打造的“智慧粮仓”,仿佛置身一座粮食的“避暑宫殿”。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11层、20多米高的立体货架将8000吨成品大米科学分层,每吨大米作为一个独立单元置于标准化托盘上,并赋予唯一电子编码,构建专属身份档案,实现“一吨一档、吨吨有踪”。一旦传感器发现粮温异常,可快速定位,启动局部精准降温。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精准控温是锁鲜减损的核心防线。中粮科工首创的“自主控温式智能立体库”技术,将上百个温湿度传感器和纵横交错的分布式光纤分布在立体库内,形成“全域感知网”,可以根据不同的粮食品种调节库内温度,确保全年温度不超过15℃。


图片


科技是粮食最坚实的守护者。中粮科工以创新之力,为成品粮穿上“绿色恒温衣”,让每一粒粮食安然度夏。



02


一滴油脂也怕热?

中粮油脂智慧仓储




油脂健康,也怕热浪伤害!高温下的油脂容易氧化酸败,产生令人不快的“哈喇味”,影响品质与安全。中粮油脂运用前沿科技,为油脂打造专属“空调房”,确保夏日新鲜。


图片


先进的氮封技术,置换掉罐内氧气,就像给油脂覆盖了一层无形的“保鲜膜”,从源头上大幅延缓氧化酸败。


罐体外部包裹玻璃棉、聚氨酯等高效保温材料,给油脂穿上“隔热衣”,有效阻隔外界高温,保持罐内清凉稳定。


图片


成品油入驻自动化智能立体库后,更有智慧仓储精准调控。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确保环境温度不超过40℃,湿度低于75%。24小时监控、洁净管理,让每一滴油都在舒适清凉中静待出厂。



03


葡萄的“数字凉棚”

中粮酒业智慧葡园




面对三伏天的高温挑战,中粮长城天赋酒庄葡萄园依早已托前沿科技构建起一套精密的“防护网”。


智慧葡园数据中心集成六大核心模块——葡萄物候期、品种特性、成熟度监测、土壤墒情与灌溉指数、气象数据及无人机航拍,实时采集、快速运算,并将关键结果同步推送至葡萄园数字管理系统。


图片


遍布园区的土壤墒情传感器、微型气象站与红外热像仪,如同敏锐的“神经末梢”,全天候感知土壤水分乃至每颗果实的“体温”,精准锁定干旱与日灼风险。


基于精准数据,酿酒师得以科学“开方”灌溉,在守护葡萄园独特风土的同时,显著节水降耗——让每一滴水,最终都“酿”入风味,而非蒸发于无形。


图片


酒窖陈酿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中粮天赋酒庄利用贺兰山地下优势,建成7000多平米、9米深的地下酒窖,温度常年保持在10-15℃,湿度65%-75%。恒温恒湿的天然优势,为葡萄酒提供天然屏障,守护风味新鲜。


以科技之力,守护天地精华,让每一滴醇酿都凝结智慧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04


小猪也能“吹空调”

中粮家佳康智慧猪舍




在中粮家佳康洮南现代化猪舍,现代明亮的猪舍取代了传统模式。抬眼望去,液晶屏正清晰显示猪舍的实时环境数据:温度19℃、湿度50%-70%。


图片


这套智能环控系统如同贴心的管家,实时采集温度、湿度、光照、有害气体浓度等指标,并自动调节通风量,将过滤后的新鲜空气源源不断送入栋舍,有效抵御外部高温侵袭,简直是小猪们的私人“避暑山庄”。


丝滑移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如同“健康哨兵”,定时对猪群进行状态评估与数量盘点,通过AI分析,猪只健康状态诊断准确率提升至九成,为饲养员提供早期干预的信号,精准对抗热应激,护航每一只小猪安心成长。


图片


猪猪的“身材管理”则由智能饲喂系统负责。它依据生长曲线定制营养方案,针对高温天优化饲料配比,确保小猪在酷暑下获得均衡营养,增强抗热能力。


中粮家佳康的数智化转型,通过稳定环境、精准饲喂与健康监控,既保障猪群福利,也为生产高品质猪肉奠定坚实基础。



05


奶牛的“五星级”夏日服务

蒙牛乳业智慧牧场




走进蒙牛的智慧牧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清凉景象,每头奶牛都享受着"五星级"的夏日服务。全方位降温系统通过“喷淋+风扇”的科学组合,为奶牛提供舒适的环境。


图片


红外线感应喷淋设备通过红外技术精准识别牛体位置,仅在奶牛靠近时自动激活喷水,大幅降低水资源浪费;配合风扇加速空气流通与体表散热,可快速降低奶牛体温,兼具高效与环保。


饮水是缓解奶牛热应激的核心手段。蒙牛保障奶牛随时获得足量清洁饮水,并供应5-10℃的“冰水”,低温水可促进消化、改善血液循环,切实提升了高温下牧场的奶牛福利。


图片


饲喂环节依托数据驱动精准管理,基于各区域气温数据调整方案,将主要饲喂时段移至午夜和凌晨等凉爽时段。实验数据表明,推料频率从3.5小时/次提高到1.5小时/次,产奶量平均提高1公斤。


图片


清凉的环境与科学营养,让奶牛度夏更舒适。




图片

不止是纳凉

更是责任


三伏酷暑,你或许只知道空调的凉。但中粮的“清凉保鲜术”,是让鲜活与品质不被高温打败。

从粮仓到猪舍,从榨油到酿酒,再到牧场,每一个细节都能看到中粮用科技“纳凉”的巧思。

这背后,是对舌尖的坚守,也是作为企业的责任担当。让你吃到的每一口,始终安心如初。



来源: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农户储粮 · 专家说|小麦储存期间出现局部发热等异常粮情时如何妥善应对

来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中国饭碗——谷子育种的方法创新(二)

      第二阶段是杂交育种。就是将两个优异的品种进行杂交,再通过对杂交后代的筛选,获得具有父母本优良性状,且不带有父母本中不良性状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如人们利用野生狗尾草和谷子杂交、回交进行质核互作型雄性不育系的培育,利用谷子和含有抗除草剂基因的青狗尾草杂交,将狗尾草的抗除草剂基因引入谷子中,培育出抗除草剂的谷子新品种。

      第三阶段是诱变育种。这是人们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植物基因组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要求的单株或个体,进而培育成新品种的育种方法。从1927年美国科学家H.J.穆勒发现X射线能引起果蝇发生可遗传变异以来,人们先后用X射线、γ射线、芥子气、中子等诱变农作物新品种。随着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谷子先后搭载返回式卫星、高空气球等工具进入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其产生变异,培育出新品种。

文摘自南京出版社出版、师高民主编的“中国饭碗丛书”冯佰利、宋慧编著的《光华灿烂·谷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中部分图片、文字源于网络公开发布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即刻删除。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