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近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增强灵活性预见性,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有力提振消费、破除“内卷”,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
中央政治局会议:要夯实“三农”基础,推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要有效释放内需潜力。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
发改委:近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和《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指导评价管理办法》意见。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5年7月30日至2025年8月28日。
农业农村部:加快奶业纾困提升奶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持续强化金融服务保障、稳步抓好节本提质增效、加力推进养殖加工双向延伸、不断加强奶牛品种改良、鼓励发展乳制品深加工、加大奶类消费宣传普及、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等八条政策和举措。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印发《关于加强暑期汛期安全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加大对粮油肉蛋奶、常用药品、防汛救灾物资等重要商品价格监管力度,密切关注洪涝灾害对夏播夏收影响,充分预估异常天气可能带来的种子、秧苗、化肥等农用物资价格波动。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从1月1日起,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至其年满3周岁。
中物联:今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即物流运行中的实物商品价值总和为171.3万亿元,同比增长5.6%,物流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依然明显。
国内期货:截至2025年7月30日下午收盘,国内农产品商品期货,菜粕涨超3%,菜油、豆二、豆粕涨超1%,红枣、花生、菜籽、豆一、玉米、玉米淀粉、棕榈油、粳米、豆油小幅上涨;棉花、棉纱跌超1%,苹果、白糖、原木、生猪小幅下跌。
辽宁:近日,省农业农村厅下发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开展百日行动,通过抓单产、除涝渍、防病虫等具体措施,确保今年粮食产量实现500亿斤目标,为稳产保供筑牢坚实根基,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业务调度显示,目前,浙江省早稻收割已近七成,不仅种植面积稳步增加,多地产量也创历史新高。
湖北:7月21日-25日,全省油菜籽收购均价5590元/吨,周环比下跌60元/吨;菜籽油出厂均价11260元/吨,周环比上涨70元/吨。豆油出厂均价8543元/吨,周环比上涨0.2%;豆粕出厂均价2956元/吨,周环比下跌0.1%。
阿根廷:阿根廷航运机构最新数据显示,阿根廷出口商ACA将向中国发运24718吨玉米,这是自2023年中国批准进口阿根廷玉米以来首次实际交付的贸易订单,标志着中阿粮食贸易合作进入实质性阶段。
巴西外贸秘书处:7月1至25日,巴西大豆出口量为1044.7万吨,一周前为743.7万吨;豆粕出口量为188万吨,高于一周前为55.6万吨。
巴西:巴西2024—2025农业周期内粮食产量将达到3.396亿吨,同比增长14.2%。其中,大豆是推动增长的主要因素,预计产量将达1.695亿吨,同比增长14.7%,再创新高;2025商业年度,大豆的出口量有望增至1.0622亿吨。
南马来西亚棕榈油公会:7月1-25日,南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环比增长5.52%,其中鲜果串单产环比增长6.08%,出油率(OER)减少0.10%。
7月30日全国主要地区小麦、稻谷和玉米价格
中 储 粮 集 团
科技护航粮食收储 筑牢储粮安全防线
目前,夏粮收购工作有序进行,中储粮集团已在河南、安徽、河北省内符合条件的地区已启动202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助力兜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近年来,中储粮集团不断推进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发展,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收储效率,确保储粮安全。一起来看央视网记者在河北地区的采访报道↓↓↓
当前正值河北地区夏粮收购关键时期。7月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批准中储粮自7月3日起在河北省内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2025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
日前,央视网记者前往中储粮新乐、邢台两个直属库采访时了解到,两库区虽未在首批最低收购价启动地区,但在做好年度轮换收购工作的同时,也积极做好了托市收购的准备工作。
夏粮收购关键期 中储粮在河北地区积极做好托市收购准备
为保障夏季汛期的储粮安全,新乐直属库区内设置了防汛救灾物资区域储备中心,发电机、帐篷、救生艇等救灾物资一应俱全,码放整齐。据介绍,这些物资能够保障石家庄、保定、邢台等9家直属企业的应急需求。与此同时,新乐直属库还制定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在汛情、险情发生时的应急保障能力,守护好“大国粮仓”。
新乐直属库库区高度重视安全管理,积极推进“技防技控”系统和库外监管平台建设与应用,通过智能化调度中心实现远程在线巡查监管全覆盖。针对出入库作业等重点环节,制定仓储半军事化管理清单,密切关注粮情变化,保障储粮安全。
库区安全管理升级 守护“大国粮仓”
邢台直属库目前管辖中心库和储备公司两个库区,在储备公司的收购现场,可以看到满载小麦的运输车辆有序排队,智能扦样器快速完成抽样检测,液压翻板使卸粮高效顺畅。库区中20个高大的浅圆仓稳稳矗立,粮食进出仓环节机械化程度高,大大提升了收储效率。
夏季高温炎热,室外气温逼近38℃。而在粮仓内,室温仅有26℃左右。这得益于中储粮自主研发的“内环流控温系统”,无需使用空调,也可以降低粮温。目前,两个库区均已使用该项技术。
科技储粮 提升收储效率
近年来,中储粮不断推进储粮技术向智能化、绿色化升级,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收储效率,确保储粮安全。新乐直属库正在研发的平房仓卸粮收尘系统已进入测试阶段,预计收尘效率可达到80%左右;邢台直属库通过对粮仓通风口加装电推杆、升级气体监测保护系统、改造仓顶布料器等,大大提升了储粮作业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走在库区内,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从收粮作业到仓储管理,每一个中储粮的员工心里,都对这句话有自己的感悟。
坚守储粮初心 不负职责使命
记者通过走访,看到的不仅是中储粮高效的为农服务和先进的收储技术,还有库区中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以及他们身上闪耀的“为国储粮”的信念。
来源:中储粮集团
科技护航粮食收储 筑牢储粮安全防线
来源: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谷子除了同货币一样用于等价交换外,还作为官吏的俸禄、赏赐以及补官拜爵和减刑、免罪之物,是财富的象征。谷子不仅是百姓向朝廷缴纳租税的重要粮食,还是官仓大量储积的“战备粮”和“救命粮”。在“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时代,谷子是战争赖以进行并且取得胜利的必不可少的首要物质条件,可谓“得谷者昌,失谷者亡”。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为了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无数先烈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展现出不畏强权、奋起抗争、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这种伟大的革命精神与谷子耐寒、耐旱、耐瘠的“抗争”精神是多么的相似和契合。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小米作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粮食,因其营养丰富、耐饥、易携带等优点,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的头等军粮,也成为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物质基础之一。
文中部分图片、文字源于网络公开发布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