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晨报
最新动态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晨报
2025-07-281

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要更加注重普及普惠,充分用好人工智能发展的已有成果。要坚持开放共享、智能平权,让更多国家和群体从中受益。中国“人工智能+”行动深入推进,愿共享发展经验和技术产品,帮助世界各国特别是全球南方国家加强能力建设。

图片

国务院食安办:要督促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严格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全面排查场所环境、设施设备、原料采购、加工制作、贮存管理、人员健康等方面的风险隐患;针对婴幼儿食品、赈灾食品等加大日常监管力度。

图片

农业农村部等十部门:印发《促进农产品消费实施方案》。有力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 提升网络消费质效。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支持完善农产品市场、冷链集配中心等现代流通网络,完善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

图片

海关总署:近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南自由贸易港加工增值免关税货物税收征管暂行办法》的公告。《办法》自海南自由贸易港封关运作之日起施行。

图片

新华社:2024年我国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机收损失率分别为0.93%、1.76%和2.06%,比2021年降低1至2个百分点,3年共减少粮食损失500亿斤以上。

图片

中证报:当前一系列极端天气正在大宗商品市场掀起波澜。业内人士称,极端天气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仍将持续,投资者需密切关注相关动态,结合行业特性与市场规律交易布局。对于担心原料成本上升的企业和投资者,可灵活运用相关期货和期权工具,提前锁定成本、对冲风险。

图片

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华北中北部、东北地区中南部、西南地区中南部等地多降雨,累计降水量有60~100毫米、部分地区有150~180毫米,大部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4~8成、局地偏多1倍以上,利于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发生发展。

图片

国内期货:截至2025年7月25日下午收盘,国内农产品商品期货,苹果、棉花、棉纱、菜籽、白糖、豆一、原木、生猪、豆油小幅上涨;菜粕跌超1%,红枣、菜油、花生、豆二、玉米、玉米淀粉、鸡蛋、豆粕、棕榈油、粳米小幅下跌。

图片

河北:7月25日6时至26日6时省气象台发布,河北省出现了分布不均的降水天气。最大降水量出现在保定阜平站,为375.2毫米(特大暴雨量级),其中7月25日18至19时单小时雨量115.4毫米,打破当地观测史单小时雨量纪录。

图片

河南:截至7月23日,全省小麦收购均价为2390元/吨,玉米收购均价为2310元/吨,中晚籼稻收购均价为2530元/吨。

图片

新疆:据初步预计,兵团夏粮面积300.9万亩,较上年增加20.7万亩;单产482.9公斤,居全国第一、是全国夏粮单产的1.3倍,同比增加10.2公斤/亩;总产29.1亿斤,较上年增加2.6亿斤、增量全国第三。这是兵团夏粮连续三年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图片

俄罗斯农业部:7月22日发布消息,维持本农业年度(2025年7月1日至2026年6月30日)俄粮食总产量1.35亿吨的预测。

图片

突尼斯农业部:2025年突尼斯谷物产量将达到198万吨,比上年的115万吨增加72.2%,也超过10年均值150万吨。

图片

巴拉圭谷物出口商会:2025年上半年,巴拉圭大豆出口量为4,106,112万吨,较去年同期的5,478,584吨减少130万吨或25.1%。

图片

船运调查机构ITS:6月份,印尼棕榈油出口量环比大幅增长30.5%,从5月份的198.3万吨增至258.8万吨。

图片
来源:农业农村部

7月25日全国主要地区小麦、稻谷和玉米价格

来源: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首农食品集团


以科技重塑田间到餐桌全链条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近期,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首农食品集团正守护着首都粮食安全与百姓“舌尖上的幸福”。“这是科技带来的丰收麦。今年复耕复垦地小麦产量较往年平均亩产增产了近539斤。”首农旗下南郊农场农管公司种植负责人褚银枝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经过我们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研究所、北京市耕保中心合作开展试验示范,通过品种筛选、水肥精准供应、无人机植保等措施,使这块108亩地小麦单产水平大幅提高,还有效改善土壤结构。”

      同时,南郊农场所属长阳农场也传来丰收消息,经测产,300亩复耕复垦田小麦亩产达1018 斤,大幅超出2024年北京地区小麦平均亩产755斤。据了解,北京市现有复耕复垦土地近25万亩,占北京市耕地保有量166万亩的近15%。综合实验技术得到推广后,复耕复垦地单产小麦每亩增产10公斤,北京市每年就增产小麦2500吨。

      提高粮食储备能力,同样是给“米袋子”增容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北京南六环外就坐落着一座占地300余亩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是北京市粮油食品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项目。“每栋成品粮物流仓库层高达5.8米,而每座楼房仓设计总高度达34米,共有3层楼,实现了数万吨粮食‘上楼’设想,像这样的楼房仓项目目前在国内是第三例。”首农食品应急保障中心负责人齐金红介绍。而粮食储备规模的提升来源于楼房仓的集约化优势,据介绍,如今园区内原粮承储能力达20万吨、成品粮达5万吨、原油达5.8万吨,将原粮、成品粮、原油有机融合,成为园区粮油储备与调配的核心枢纽。

      另外,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粮食的生产加工环节必不可少,京粮集团所属古船食品公司便承担着由“粮”转换到“食”的角色,在此过程中依旧少不了科技带来的力量。在包装环节,古船食品引入自动化包装线,从称重、装袋到封口、贴标,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包装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通过智能识别技术,包装线上的机器人能够自动识别不同规格的面粉袋,确保每一袋面粉都能准确无误地送达指定位置。京粮集团品牌市场部部长张颖介绍说:“公司科研团队承担完成国家级、市级重大科技项目十余项,深度参与1项国家标准、4项行业标准等关键标准的制定,奠定粮油食品安全的技术基石。在面粉研发领域,形成涵盖通用粉、专用粉、营养强化面粉及预拌粉四大类80余款的矩阵,满足从家庭厨房到高端食品工业的多元需求。”

来源:北京商报

中国人民银行 农业农村部 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来源:央视网

中国饭碗——谷子在中华文化历史中的传承(一)

      当谷子以文字符号的形式进入先民的精神世界时,必将深刻地影响并传递着他们对世界的认知,承载着他们内心深处的喜怒哀乐。 甲骨文后,谷子有禾、粟、粱、稷等别称。我国的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很多涉及谷子的内容 ,《甫田》中的“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展示的是先民为求粮食丰收而祭祀农神的场景;《黄鸟》中的“无啄我粱……无啄我黍”,表达了先民对谷子的珍惜;《硕鼠》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则反映出谷子在当时已成为主粮的事实。

文摘自南京出版社出版、师高民主编的“中国饭碗丛书”冯佰利、宋慧编著的《光华灿烂·谷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中部分图片、文字源于网络公开发布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即刻删除。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