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晨报
最新动态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晨报
2025-07-212

发改委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鼓励境外投资者在华再投资,促进形成更多有效投资;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在境内再投资时,灵活采用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降低初期用地成本。

图片

粮储局:日前,紧急调运中央救灾物资支持广东、海南做好台风“韦帕”救灾救助工作。

图片

农业农村部:今年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较好。早稻目前收获六成左右,丰收在望。秋粮面积预计稳中略增,长势正常偏好。

图片

工信部: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不确定性有所增加,一些企业生产经营还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也要看到,各项支持政策正在持续发力、各项改革举措加快推出。以市场化思维、法治化理念加强行业治理,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近期将印发机械、汽车、电力装备等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图片

商务部:7月7日至13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环比,下同)上涨0.1%,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下降0.3%。食用农产品市场:粮油批发价格稳中有降,其中面粉、花生油均与前一周持平,菜籽油、豆油、大米分别下降0.4%、0.2%和0.2%。

图片

工信部:推进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二期,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维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
图片

海关总署:2025年1-6月进口粮食、食用油量值表

来源:中粮协信息处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整理

图片

全国农技中心:近日,发布《关于印发<农田福寿螺防控技术指导意见>的通知》。近年来在我国农田发生呈现加快扩散蔓延势头,主要为害水稻、茭白等作物,威胁农业生产安全。《指导意见》提出具体的防治技术与方法。

图片

国内期货:截至2025年7月18日下午收盘,国内农产品商品期货,棕榈油涨超2%,菜油、菜粕、菜籽、豆二、玉米、原木、生猪、豆粕、豆油涨超1%,苹果、棉花、棉纱、白糖、玉米淀粉、鸡蛋、粳米小幅上涨;红枣、花生、豆一小幅下跌。

图片

安徽:近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办法》,《办法》共35条,将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

图片

河南:截至7月16日,全省小麦收购均价为2390元/吨,玉米收购均价为2320元/吨,中晚籼稻收购均价为2530元/吨。

图片

湖北:上周,全省中晚籼稻收购均价2649元/吨,中晚籼米出厂均价4075元/吨,早籼稻收购价2641元/吨,早籼米出厂价3965元/吨;小麦市场收购价2424元/吨,面粉出厂均价3158元/吨;菜籽收购均价5650元/吨,菜籽油出厂均价11190元/吨,豆油出厂均价8570元/吨,豆粕出厂均价2978元/吨。

图片

甘肃:截至7月15日,全省冬小麦已收获650.59万亩,进度达83.74%。

图片

国际谷物理事会:本月预计2025/26年度全球玉米产量将达到12.76亿吨,和上月预测持平;消费量估计为12.72亿吨,高于上月预测的12.69亿吨;期末库存调低到2.78亿吨,比上月调低400万吨。

图片

美国农业部:截至7月10日,2024/25年度美国对中国(大陆地区)玉米出口装船量为3.3万吨,去年同期为280万吨。

图片AMZ123:俄罗斯正在关注越南、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及孟加拉国等重要市场,计划在新的营销季节扩大粮食出口。作为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俄罗斯希望在埃及和土耳其等传统买家之外开发新市场,上个季度对越南的小麦供应量激增四倍。

图片

南马来西亚棕榈油公会:7月1-15日,南马来西亚棕榈油产量环比增长17.06%,其中鲜果串单产环比增长17.95%,出油率(OER)减少0.17%。

图片
来源:农业农村部

7月18日全国主要地区小麦、稻谷和玉米价格

来源: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中 储 粮 集 团

央视网丨科技赋能大国粮仓——中储粮济南直属库夏粮收购探访纪实

当前,夏粮收购全面展开、稳步推进。中储粮济南直属库启动轮换收购发挥市场带动作用,努力确保夏粮颗粒归仓的同时,广泛应用绿色科技储粮技术,确保粮食储存安全、品质良好,助力端牢中国饭碗。一起来看央视网报道↓↓↓

图片

央视网消息:6月26-27日,记者在山东济南,走进中储粮济南直属库与济阳分库,实地探访夏粮收购工作,见证科技如何为大国粮仓保驾护航。

轮换收购发挥市场带动作用

图片

自6月12日启动夏粮收购以来,济南3个县区库点陆续启动中央储备粮轮换收购,日均入库量可达2000吨以上,预计收购量在5万吨以上,挖掘社会仓储库点2个,新增仓容可用于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方便农民就近售粮,做到“仓等粮”。另外,库内认真做好收购各项保障工作,积极准备装卸力量近45人,入库作业线9条,维修保养入库设备30台套,新购置移动式液压翻板2套,日满负荷入库能力达1万吨以上,直接参与收购员工60余人,确保农民来车即卸,做到“人等粮”。在农发行山东省分行营业部的大力支持下,落实收购资金2.6亿元,做好收购资金准备,做到“钱等粮”。

轮换收购启动以来,山东省小麦收购价格稳定。通过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获悉,截至6月24日,山东省小麦平均收购价格为1.2105元/斤。目前,山东省未启动最低收购价政策。

科技创新护航粮食收储

图片

储粮温控系统的技术迭代:“内环流+空调”在济阳分库的绿色实践

在济阳分库的平房仓里,阵阵粮食清香扑面而来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沁人的凉意。济阳分库采用的 “内环流 + 空调”组合系统,正是储粮温控技术迭代的成果,时值全国节能宣传周,这套系统的节能效果尤为引人注目。

过去,单纯依靠空调控温,能耗高且成本大。如今,内环流系统成为节能“主力军”。夏季,当仓温超过25℃时启动内环流控温,将冬天储存在麦堆底部的冷空气通过密闭的环流系统输送至麦堆表面,以此来维持低温,在仓内冷源不足以维持准低温储粮环境时切换空调快速降温,可使仓内温度始终稳定在23℃左右,实现粮食“安稳度夏”。

虫情监测技术的突破性应用:济南直属库的AI“捕虫卫士”

走进济南直属库储存小麦的平房仓,可以看到粮堆表面插着数个黑色圆柱形小盒子,这是中储粮与高校联合研发的虫情智能监测设备。设备通过AI控制灯光诱捕不同种类的害虫,由内置高清摄像头进行拍摄,并将画面实时传输至粮仓工作人员手机端。

该设备利用害虫特性,实现了靶向诱捕,配合传统害虫诱捕陷阱器,实现虫害监测“双保险”,大大提高了虫情处理速度及管理效率。

智能扦检系统运行实录:济南直属库的“智慧门将”

在济南直属库的收购现场,智能扦检一体机成为了焦点。从送粮车进门制卡的那一刻起,检测流程便自动启动,全程无需人工干预。车辆停稳,智能扦检一体机机械臂迅速伸出,精准扦取样品,仅需三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一车粮食的扦样工作,随后样品输送至智能检测平台进行杂质、水分、容重、不完善粒等一系列质量指标检测。“完成整个检测过程不足7分钟,相比以前,效率提升了3倍以上”,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智能扦检一体机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还杜绝了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干扰。

粮情监测平台功能解析:济南直属库的 “智慧大脑”

济南直属库的智能粮库集中管控平台系统已经全面建成。在智慧大屏上,可以看到实时显示的各粮仓的温度、湿度等信息。高倍摄像头及仓内遍布的测温电缆,实时上传数据到平台,一旦粮温出现异常,系统会立即报警,并定位到具体位置,方便及时处理。

智能粮库集中管控平台就像粮库的“智慧大脑”,通过入库、保管、粮情、出库、预警“五张图”,实现了各层级穿透式监管,通过数据分析,提前预判粮情变化,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粮食储存安全。

产业链协同创新实践

图片

中储粮济南直属库与当地金沙河面粉厂等加工企业的合作,正是产业链协同创新的生动体现。据了解,面粉厂之所以选择与中储粮合作,首要原因是中储粮的粮食储存条件优越,质量可靠,完全符合面粉厂对原粮的严格要求;其次,由于小麦存在后熟期,新小麦一般不太适合直接加工面粉。因此,中储粮的轮换粮为面粉厂提供了稳定的粮源,面粉厂则消化了中储粮轮换出的粮食,实现了互利共赢。

另外,通过“一卡通”系统、“惠三农”预约售粮APP等技术措施的应用,以及售粮客户休息处的暖心设置,济南市种粮企业及种粮农户常年优先选择向中储粮送粮。

从农民生产粮食,到中储粮储存,再到面粉厂加工,形成了一个完整而高效的产业链协作体系。这种上下游的紧密合作,不仅保障了粮食的供应和质量,还促进了整个粮食产业的稳定发展。

此次济南之行,记者见证了中储粮在夏粮收购中的科技力量与创新实践。从储粮技术到产业链协同,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他们守护大国粮仓的决心与智慧。相信在科技赋能下,中储粮将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筑牢坚实防线。

来源:中储粮集团

数读中国—6维度看农业上半年丰收“新”景象

      “三农”稳,天下安。上半年,我国积极克服旱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畜牧业生产总体平稳,农产品市场稳定运行,农业经济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六维度速览农业丰收“新”景象!

来源:人民网

中国饭碗——追本“粟”源(二)

      人类研究谷子起源始于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们分析了谷子和青狗尾草、法式狗尾草的杂交后代,确定了狗尾草是谷子的野生祖先。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细胞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进步,国内外对谷子近缘种的系统研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确定了多个谷子近缘种的染色体分组和组成,以及狗尾草属谷子近缘种系统衍化关系。

      狗尾草向谷子的华丽转身是如何实现的呢?普通狗尾草植株矮小、生物产量低、易落粒,不能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但是先民们在生产实践中发现了狗尾草的自然变异现象,于是从中选择植株高大、穗大、不落粒、分蘖少、香味足等高产、适于栽培的变异个体进行种植,经过数千年的栽培驯化和定向改良,一批高产、优质、抗病、抗倒伏的谷子新品种就这样诞生了,狗尾草就一步一步变成了现在生产中栽培的谷子品种。

      中国有个成语“良莠不齐”,其中的“良”指的是长得壮实、颗粒饱满的谷子,比喻品质好的;而“莠”指的是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所以,“良莠不齐”是指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它的近义词是“鱼龙混杂”,大家别把它和“参差不齐”混为一谈哟!

文摘自南京出版社出版、师高民主编的“中国饭碗丛书”冯佰利、宋慧编著的《光华灿烂·谷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文中部分图片、文字源于网络公开发布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即刻删除。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