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晨报
最新动态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晨报
2025-03-254

国务院总理李强:签署第802号、第803号国务院令,公布《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的规定》。

图片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全国各地春管春耕工作全面展开,已春播粮食3500多万亩。

图片

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优质主体培育工作的通知》。将围绕各地特色优势农产品,聚焦生产、加工、贸易和外贸综合服务等环节,培育一批产业集聚度高、生产标准高、出口附加值高、品牌认可度高、综合服务水平高的国优主体。

图片

人社部等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健全创业支持体系提升创业质量的意见》,提出着力构建“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孵化、创业活动”四创联动的支持体系,分型分类提供创业支持保障,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图片

人社部: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金融助企稳岗扩岗力度的通知》。《通知》在原有小微企业基础上,将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等个人纳入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同时提高授信额度,将小微企业最高授信由3000万元提高至5000万元,对个人最高授信1000万元。

图片

统计局: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2025年3月中旬与3月上旬相比,19种产品价格上涨,27种下降,4种持平。农产品(主要用于加工):

图片

全国农技中心:近日,印发《2025年粮食作物田杂草科学防控技术方案》。为有效防控水稻、玉米、马铃薯田杂草危害,推动大面积单产提升,特制定本方案。 

图片

国内期货:截至2025年3月24日下午收盘,国内农产品商品期货,红枣涨超1%,苹果、豆一、生猪、粳米小幅上涨;棕榈油、豆油跌超1%,棉花、棉纱、菜油、花生、菜粕、菜籽、白糖、豆二、玉米淀粉、鸡蛋、原木、豆粕小幅下跌。

图片

山西:2024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6.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年全省共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6.7549亿元,较2023年增加8.79%,机补资金缺口大大缓解,惠及农户5.27万户,补贴机具7.02万台。

图片

广东:近日,发布《双周粮油市场价格监测报告(2月16日至28日)》。籼米批发均价4.92元(每公斤,下同),零售均价6.38元;小麦进厂价2.75元;小麦粉批发价4.28元,零售价7.12元;玉米进厂价2.30元;花生油零售均价23.87元(每升,下同);大豆油零售均价11.54元。

图片

欧盟委员会:截至3月16日,2024/25年度(始于7月1日)欧盟27国谷物进口量为23,186,759吨,比去年同期减少6%,上周同比减少6%;谷物出口量为23,137,760吨,比去年同期减少31%,上周同比减少34%。

图片

加拿大农业部:2025/26年度所有小麦(含杜伦麦)产量预计为3448.9万吨,低于上月预测的3520万吨。

图片

乌克兰农业部:截至3月21日,2024/25年度(始于7月)乌克兰谷物出口量为3150.4万吨,高于一周前的3084.2万吨,比去年同期减少135万吨或4.1%,一周前是同比降低142万吨或4.4%。

图片

来源:农业农村部

3月24日全国主要地区小麦、稻谷和玉米价格

来源: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首船柬埔寨木薯干片抵广西北海铁山港 中粮生物科技深化桂柬合作

      3 月 14 日,广西北海铁山港 3 号码头举办了 “中粮生物科技首船柬埔寨木薯干片抵港暨新签采购仪式”。该仪式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北海市人民政府主办,中粮生物科技等单位承办。柬埔寨商业部国务秘书林宗颖、广西商务厅副厅长李硕、北海市副市长鲁性东、中粮生物科技副总经理乔睿以及柬埔寨恒丰农业有限公司领导出席并致辞。

      此次木薯产品贸易合作,是对 2022 年 2 月 24 日广西商务厅与柬埔寨商业部贸易促进总局签署的《关于加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框架下贸易合作谅解备忘录》的有力落实,成为广西与柬埔寨经贸合作的典范实践。仪式期间,中粮生物科技代表发表讲话,并与柬埔寨恒丰农业有限公司签订了《2025 - 2026 年木薯合作谅解备忘录》。《合作备忘录》的签署,拓宽了中粮生物科技木薯原料采购渠道,增强了公司供应链的多样性与稳定性,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筑牢了原料根基。

      同时,首船柬埔寨木薯干片顺利抵港,对桂柬经贸合作升级意义重大。作为北海市国资央企,中粮生物科技通过此次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与柬埔寨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联系,凭借产业优势推动政府间经贸合作深入开展,携手各方创造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新契机。

来源: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春耕进行时 全国冬小麦苗情好于常年


来源:央视新闻

中国饭碗——中国绿豆种植史(一)

      在浩瀚的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中,绿豆种植史极其漫长。上古文献记载,所有豆类作物统称为“菽”,绿豆是菽类作物之一。《诗经·大雅·生民》载:“蓺之荏菽,荏菽旆旆。”用现代汉语说就是:“种植豆子,豆子长得十分旺盛。”那诗中种豆人是谁呢?就是轩辕黄帝的五世孙后稷。后稷是谁?据史载,后稷为童时,好种麻、菽;成人后,教民耕种农作物。在尧舜时期,他为“农官”。后被世人誉为农耕始祖之一、五谷之神。《诗经·豳风·七月》载:“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lù,先种后熟的谷类),禾麻菽麦。”翻译成现代文就是:“九月平整打谷场,十月收割庄稼忙。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麦都入仓。”这些都表明,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建立之前,中国的农业技术就已经相当成熟,豆类作物种植也相当普遍。据此推算,中国种植绿豆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了。

文摘自南京出版社出版、师高民主编的“中国饭碗丛书”霍清廉编著的《 绿衣天使·绿豆》


图片





文中部分图片、文字源于网络公开发布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即刻删除。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