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 大 荒 集 团
3月21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栾日成带队赴邯郸、邢台开展调研。
栾日成一行先后来到五得利面粉集团有限公司、河北金沙河面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了解小麦产业情况和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发展规划,并听取相关意见建议。
栾日成表示,五得利集团36年来聚焦主业,秉承“五方得利”的企业文化,坚持质量领先、成本领先战略,推动经营、管理超越自我,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始终以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为己任,是粮食行业中民族企业的杰出代表。
栾日成指出,金沙河集团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与创新能力,在全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口碑。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履行社会责任,热心公益事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创建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为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中粮协副会长兼秘书长任智、总工程师赵奕、行业发展处相关同志陪同调研。
来源:中国粮食行业协会秘书处
新华社: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议在江苏省宿迁市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对做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当前,全国春管春耕工作陆续展开。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春季农业生产,稳定粮油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加强农业防灾减灾,推动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为实现全年粮食产量1.4万亿斤左右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建立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有关举措。要健全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将所有收费项目均纳入清单并对社会公开。
国办: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贸易政策合规工作的意见》。世界贸易组织其他成员对我国采取的违规措施,商务部要牵头积极开展磋商谈判,维护企业正当海外权益。加大合规培训力度,用好贸易政策合规系统等平台,全面提升合规评估能力。
中央财办副主任韩文秀:我国将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更新旧动能,发展新动能。我国的工业门类十分齐全,产业链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集成优势明显,这在世界上是独有的,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不断提升。
商务部:3月10日至16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和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均比前一周(环比,下同)上涨0.3%。食用农产品市场:粮油批发价格略有波动,其中大米、菜籽油分别上涨0.2%和0.1%,豆油下降0.2%,花生油、面粉均与前一周持平。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积极扩大有效投资,紧扣高质量发展需要,“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相结合。今年政府投资规模是比较大的,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更大力度支持“两重”“两新”;新增地方专项债4.4万亿元,建立专项债管理新机制,让地方政府有更多自主权。
水利部:截至3月中旬,全国累计灌溉面积超6400万亩,已有16个省份开灌,其中1400余处大中型灌区开灌。全国9520座重点水库蓄水总量达485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偏多近一成,可有效保障春灌需求。各地区各部门精细调度保春灌,有力有序推进春耕生产。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发布2025年检验检测能力验证考核计划。此次计划聚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消费品安全、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关键领域,面向全国组织开展15项检验检测能力验证项目,旨在全面提升检验检测行业的技术能力。
国标委:近日,批准发布《数字化转型管理参考架构》国家标准。该标准主要内容和成果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产业应用,形成了覆盖全国所有省市、100余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线上线下诊断对标体系,助力各级主管部门、行业组织和大型企业集团全面摸清现状、找准方向、明确发展路线图,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取得显著成效。
国内期货:截至2025年3月21日下午收盘,国内农产品商品期货,菜籽涨超1%,棉纱、菜油、花生、豆一、玉米、玉米淀粉、鸡蛋、原木、棕榈油小幅上涨;菜粕、豆二、生猪、豆粕跌超1%,苹果、红枣、白糖、粳米、豆油小幅下跌。
中储粮集团:我国首座9000吨级气膜粮仓完成仓体充气成型,标志着我国新一代现代化粮仓正式迈入应用新阶段。气膜仓体高度达33米,直径24米,可储存粮食9000吨,仓容比前代技术提升20%,这也是我国储粮仓又一次迭代升级。
内蒙古:近日,印发《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粮食仓储设施维修改造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办法》实施期限为3年(2025年到2027年)。
江苏:近日,省财政下达资金18.88亿元,主要用于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补助,粮食及重要农产品生产应急救灾粮食作物重大病虫疫情防治、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全程全面机械化整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以及盐碱耕地改良利用等方面。
哈萨克斯坦国家粮食局:截至3月10日,哈萨克斯坦2024/25年度(9月到次年8月)谷物运输量为770万吨,其中国内运输160万吨,出口610万吨,同比增加52.8%。
巴西谷物出口商协会:3月份,巴西小麦出口量估计为261,681吨,高于一周前预估的153,681吨;玉米出口量估计为413,401吨,略微高于一周前预估的412,700吨。
印度炼油协会:2024/25财年前7个月,印度油粕出口量为3,933,349吨,较上一年度减少12%,主要因为菜籽粕和蓖麻粕出口降低。
澳大利亚统计局:1月份,澳大利亚高粱出口量仅为9,932吨,远低于12月的44,621吨,同比骤降77.7%,创年度新低。
3月21日全国主要地区小麦、稻谷和玉米价格
来源:国家粮食交易中心
为了黑土地的丰收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成为关键举措。农业防灾减灾事关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如何摆脱“看天”吃饭的困境,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北大荒集团以智慧农业技术创新破题,构建起一套完备的智慧农业防灾减灾体系。从卫星遥感技术监测气象灾害到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农作物生长,从无人机自动巡田到智慧农机节粮减损,从大数据云平台智能管理农事活动到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智慧农业技术将农业生产、管理、收获各环节紧密结合,以精细化监测预警机制、统一指挥调度系统和高标准农田防汛抗旱基础设施为核心的防灾减灾体系已然形成。北大荒的千里沃野上,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
一个“空天地”一体化监测平台:织密防灾减灾“科技网”
作为推进北大荒智慧农业发展的核心和重要枢纽,北大荒信息公司与中国科学院、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以数智中心为核心支撑,构建“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网络和指挥调度平台,建设30余类影像处理、应用分析和遥感AI算法模型,打造具有北大荒特色的遥感样本库、算法库,为垦区提供统一标准化遥感解决方案。
走进北大荒信息公司,技术人员正忙着对北大荒遥感数据与应用服务平台各项监测数据做测试。随着鼠标轻点,屏幕上不同色块的农田地图,面积和土壤情况、农作物长势等信息跃然眼前。
北大荒信息公司冯国惠介绍:“我们以地块为单元,构建了网格化的‘空天地’一体化遥感监测体系,结合遥感技术特点,可在农事生产管理、农作物农情监测、农作物资源调查、农作物灾害防治等方面发挥作用。同时,我们支持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和相关服务企业融合利用遥感、气象、土壤、农事作业、灾害、农作物病虫害等数据,打造以数据和模型为支撑的农业生产数智化场景。”
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地面物联监测等手段,北大荒集团成功收集多种属性的农业生产数据,形成“天、空、地、人、机”一体化监测体系,提供自动化、全天候、立体式遥感监测平台服务。
平台在手,粮安勿忧。北大荒集团结合遥感数据、气象数据构建涵盖农作物病害、农作物倒伏、农田涝渍灾害、农业旱灾监测与风险预警模型,实现了灾前预警、灾中实时监测、灾后评估灾损的全周期数字化管理。
北大荒集团综合利用农业气象预报模型和农业遥感模型,依托数字北大荒App遥感服务,面向耕、种、管、收提供超过20种遥感服务产品,累计服务农场超40个、服务耕地面积超两千万亩,为灾害预警、防灾减灾精准农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防灾、减灾、救灾技术模式和解决方案,节省人力、农资成本超千万元。
一张智慧物联网:解锁增粮减损“金钥匙”
北大荒集团在农业规模化、机械化基础上,加速推进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构建智慧农业创新体系。如今,超九成的农场通过传感器采集各类田间数据,实现从“看天种地”到“看屏种地”,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
黑土地要想“旱涝保收”,离不开“智慧水”的浇灌。北大荒集团持续完善农田灌溉排水设施,统筹发展高效智能节水灌溉,快速提升农业抗旱应急补灌能力,着力解决农业生产中因“水”而生的相关问题。近年来,查哈阳农场把最新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陆续将水利工程实时映射到数字世界,创建了一个物理实体的虚拟副本——数字孪生。
“我们基于传感器、监测设备实时监测获取的农田土壤湿度、农作物生长情况、施肥情况等农情数据,气温、降水量、风向等气象数据以及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水位、流量等水文参数建立水利数字孪生模型,对水利设施及工程的运行情况、农田农情数据、水文数据进行模拟预测,可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农场灌区管理服务中心主任李文博说,“水利数字孪生模型就像防洪、水资源管理等水利工作的‘智慧大脑’,能精准预报、超前预警、快速预演并制定预案。”
走进农场采用智慧灌排系统水稻万亩水田灌溉示范区,通过AI视频识别点位,数字孪生系统可实时监测闸门开度异常、水位异常、异常漂浮物等情况,为解决各类自然灾害争取先机。“通过系统观测实时水情,实现灌区进水闸的云操控,以前想都不敢想,现代科技真了不起。”查哈阳灌区渠首管理站负责人张德志由衷感叹。
相较传统水田,示范区灌排口数量少、人工成本低、灌排效率高,水稻每年每亩可节约成本12元。数字孪生水利建设是水利领域发展的新质生产力,更是实现流域防洪、水资源管理与调配,推动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北大荒集团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AI技术,以控风险、精管理、提产量、降成本为主要目标,先后建设了3批数字农场试点30个、两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14个,实现智慧育秧、智慧水利、智慧施肥等7个领域农业场景应用,形成了以数据为驱动的智慧农业综合解决方案。
一片高标准农田:打造稳产增收“压舱石”
农田集中连片,道路沟渠平整通畅,现代化智能设施设备广泛应用,大型机械尽情施展……北大荒集团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加快乡村振兴的重点工程,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加快水肥精准调控工程建设,提升应急防治能力,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
去年,北大荒集团利用增发国债项目落实高标准农田400万亩,重点建设田块整治、农田水利设施和数字农田等基础设施,将昔日的“巴掌田”“望天田”“三跑田”变成“淘金田”“智慧田”“三保田”,作业效率提高15%~20%,亩均单产提升10%,亩均增效500余元。
通过平整土地、完善水利设施、修整田间道路、完备信息化设施等建设内容,农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焕然一新,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大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质量,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让智慧农业大显身手,是北大荒集团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举措。数字化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对农作物状态进行实时远距离监控和全景视频监控,还实现了对农田农事的精准管理。气象监测、土壤养分监测、智能虫情测报灯、田间监控和鹰眼监控等各类数智化设备成为标配。
截至2024年,北大荒集团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100余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
初春时节,大地悄然苏醒,这里不仅是粮食安全的坚实屏障,更是乡村振兴的希望田野。怎么种好地,怎么多产粮?北大荒集团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实践中给出了答案。
来源:北大荒集团
清单之外一律不得收费、违规收费一律予以取消!
来源:中国政府网
根据绿豆喜温,在温带、亚热带、热带地区均可生长的特点,我们认为,绿豆的原产地应不止一处,且各地的绿豆又因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品质上有所差异。但是,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证明,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绿豆原产地之一。不仅因为中国有良好的绿豆生长条件,还因为中国有最早关于绿豆记载的文字资料。这些资料表明,中国人民对绿豆的认识是深刻而全面的,并且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方面对绿豆进行过全方位的开发和利用。
文中部分图片、文字源于网络公开发布信息,如有侵权请告知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即刻删除。